財智語陸:控制信貸壓不下國內樓市 - 陳永陸

財智語陸:控制信貸壓不下國內樓市 - 陳永陸

中投正式成立,市場皆認為會大舉南下買港股。這是正路的想法,而長遠計亦會實現,不過現在市場不用炒真北水南流,港股也會借勢炒作,因為現在的市況已去到「講下當係」的地步,資金主導,你要入市就要抱住「不要問、只要信」的心態。理性一點,自己其實不大喜歡這種太過盲目氣氛,只不過大時代如此,也要調一調自己的心態。
港股升到此水平,應着眼於風險管理,現在開始略增加現金比重,但個別的強勢股仍有一定的持股比例。坦白說,我的部署大家不一定要跟,因為不同人有不同的入市時間及入市價位,我組合的平均入市價很低,即使港股跌3成仍有利潤,所面對的條件不同,自然可打高兩班。至於一些朋友可能近月才入市,底線比人家高,那就要自行檢討風險了。
暫時市場錢多,繼續輪流炒不同板塊,電訊股早前熱炒,料銀行股可追落後,明顯所見上周五大落後的中行(3988)開始發力。中行一直跑輸,主因是受次按投資比重比預期高有關,隨着暫時次按的問題慢慢淡化,加上落後於整體大市及中資銀行股,短期料可繼續造好。建行(939)因A股升勢較預期細而高位回吐,但如論一眾中資銀行股的資產質素,以建行最佳,仍可留意。
國內房地產股可謂斯人獨憔悴,主因是終有針對房地產過熱的宏調措施出台。國內房地產股升了這麼多,要借消息調整也是正常,但國內房地產是否就此可以降溫,我看未必。值得留意是今次着墨點在於置業者及地產發展商的貸款額度控制,但近年國內房地產的急升,並非過度借貸炒賣所形成,所以今次的措施對房地產價格實際影響非常有限。樓市泡沫,不會純因為資產價格上升,降溫或爆破與否,最重要是市場有沒有購買力。

負利率年代資金找出路

中國人跟美國人的消費模式不同,美國是先使未來錢,中國人危機感比較重,喜歡把錢都放在銀行裏,目前國內的儲蓄率高達4成,因而形成了國內銀行體系中有逾萬億元的資金,仍有龐大的購買力支持資產市場。另外,國內貧富懸殊的情況很嚴重,買不起樓如何借錢都是買不起,買得起的在銀行根本大把錢,習慣也喜歡付清或不做按揭,收緊信貸也無礙其買樓意欲。最重要是在「負利率」的年代下,大批資金要找出路以防把錢放在銀行貶值,人民幣資產只會繼續走高。因此,國內房地產股回吐仍是可以累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