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最大城市仰光昨天(周日)氣氛依然肅殺,在被軟禁的民主領袖昂山素姬(AungSanSuuKyi)的大學道寓所一帶,警衞更加森嚴。但不是因為再有僧侶上街,而是聯合國特使甘巴里(IbrahimGambari)前天到過軍政府新都內比都(Naypyidaw)後,昨天轉抵仰光,與昂山素姬會晤了1小時30分鐘。分析家相信,他是在軍政府獨裁者丹瑞(ThanShwe)同意下,才能與昂山素姬見面,顯示他在國際社會巨大壓力下,作出了讓步。
當軍隊在仰光鎮壓「袈裟革命」時,軍政府一直匿藏在林山處的內比都。身負斡旋緬甸危機重任的甘巴里前天抵達內比都。他曾表示若見不到丹瑞就不會到內比都,所以最初消息指他已和丹瑞會晤,但最後證實他在內比都,僅先後與代總理登盛、文化部長欽昂敏及宣傳部長覺山會面。他沒有透露會晤內容,但相信已表達了國際社會對武力鎮壓民運的憤怒。
守衛森嚴 無透露談話內容
甘巴里能否跟昂山素姬會晤,是今次行程是否取得成果的另一大指標。他昨天由內比都轉抵仰光,之後驅車前往位於大學道的國家賓館。外界一直等着他是否會再驅車前往昂山素姬的寓所,但原來軍政府早已將昂山素姬帶往國家賓館,與他見面。
兩人共會晤了1小時30分鐘,但會談內容暫未向外公佈。兩人會晤期間,國家賓館一帶守衞森嚴,大批手持自動步槍的防暴警察和士兵,駐守在各條通往國家賓館的路上。即使通往大學大道的小徑,全都被鐵絲網和木欄圍起。
62歲的昂山素姬,過去18年中有12年都被軍政府軟禁,但她堅持和平抗爭,寧願長年失去自由也不肯離開祖國,成為緬甸民主精神領袖。上月22日僧侶反政府遊行至她在大學道的湖畔寓所前誦經,她也獲准走出家門,隔着軍警的盾牌,流着眼淚向僧侶合十致敬,更說了一句:「做得好。」
昂山素姬的淚水沒有白流,鼓動了更多人上街,加入僧侶遊行行列,反軍政,要求民主,要求軍政府釋放她。她再次成為袈裟革命的精神支柱。
軍政府讓僧侶見了她一面,但沒有第二次破禁,不聽民眾釋放她的訴求之餘,反而在她的寓所守衞得更加森嚴,反而開槍鎮壓了袈裟革命。
「必須令軍政府承諾不會開槍」
甘巴里和昂山素姬已不是第一次見面,他去年11月曾獲准探訪她。對於兩人今次獲准會晤,法新社引述緬甸問題分析家溫敏(WinMin)說,那反映軍政府已感受到國際譴責的壓力,軍政府和反對派之間的僵局,有望出現新發展。但他同時警告軍政府之前也曾發出過談判訊息,但之後又出爾反爾。
跟昂山素姬見面後,甘巴里已折返內比都。前聯合國特使伊斯梅爾(RazaliIsmail)指出,他不能令人們失望,他「必須令軍政府承諾不會向表達意見的人開槍」。他折返內比都,相信是與軍頭丹瑞會面。
日本外務省審議官藪中三十二,昨晚也抵達緬甸,就APF通訊社記者長井健司被殺,向軍政府交涉。APF社長山路徹,前日已抵達仰光領回長井的遺體。仰光醫院驗屍醫生向他表示,擊斃長井的子彈,是由他左背後射入,令數條肋骨折斷,相信他是被1米內的地方近距離槍殺,當場死亡。
教宗本篤十六世(PopeBenedictXVI)昨日在梵蒂岡祝福信眾時表示,他心靈上與正在經歷苦難的緬甸人民「十分接近」,希望和平解決危機。
美聯社/法新社/英國《獨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