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上) - 谷德昭

值得(上) - 谷德昭

「太值得了吧?!」我問,跟女演員友人討論《色,戒》中的演員付出了甚麼,得到了甚麼。「演員在巔峯的狀態碰上了狀態也是巔峯的導演,大家互相鼓勵、提供、要求、滿足、威迫、哄騙,往肉體、感情、靈魂鑽啊鑽、掘啊掘,發掘還可以拍一些甚麼?演一些甚麼?探索極限界線在那裏?」凡事需要好對手,好導演碰上好演員,如魚得水,飛龍在天,我這樣認為。「對演員來說,好劇本、好角色再加上好導演當然是百年一遇的超級過癮事,作為一個演員,所有可以演的,我都會努力去演好,但若然是超越了演,觸碰到真的範疇,我的精神情緒可能承受不了。」女演員友人答。
又以梁朝偉飾演易先生為例子,李安導演為將文字化成血肉,不斷提供資料供偉仔閱讀,加上深層的討論,務使自己及偉仔共識地看到、感受到同一個易先生。易先生是痛苦、壓抑、空虛、恐懼的,為了進入角色,不排除,也相信偉仔會這樣做,在拍攝期間,在導演的協助下,刻意處於痛苦、壓抑、空虛及恐懼之中。相由心生,有諸內形於外,於是便成就了易先生在《色,戒》中那個幾乎不變的表情。「那麼深切的體會,動人的演出,一切都記錄了在菲林上,作為演員,那不是很值得嗎?」我問。「拍戲啫,人生匆匆數十年,要在當中刻意拿出一年全力令自己痛苦,我覺得制唔過。」
想起了《現代啓示錄》製作特輯中看見導演與演員們的崩潰邊緣,是肉體與靈魂的真實痛苦,電影空前成功,但在工作人員心靈上的確留下了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