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焯均報道】飛機乘客都遇過空中湍流,最兇險是航機突然下墮近千呎的九霄驚魂。中國民航總局決定放寬高空飛行上下兩架航機的垂直安全距離限制,令飛經內地空域的本港航機可較大幅調整飛行高度,以避開湍流;民航總局又改善航機進入中港兩地空域的航道交接點,以減少空域擠塞,令乘客減少航機因要在空中盤旋而浪費時間,或在停機坪呆等升空。
本港國際及內地航班的飛行路線,主要是向北飛往內地,但中港兩地空域長期擠塞,導致航機要在上空不斷盤旋,以等候進入對方的空域,同時因為滯留空域中航機太多,機場不能再讓航機升空。北京當局最近同意採取兩項新措施,改善空域的擠塞情況,並且有助航機避開湍流。
改善航道增加空域容量
消息說,中港空域主要有三個交接點,航機要按航空管制人員指示,從其中一個交接點進入對方空域。由於兩地航空服務發展迅速,空域內航班太多,致交接點不足應付。現時來往中港、經港往內地或香港往歐洲的航機,受空域擠塞所限,經常要在空中盤旋,等候交接點有空間,才能按兩地空管人員指示通過。目前最受影響是來往本港至北京、本港至上海的航線,因為佔了逾半數的中港航班。
盤旋不但浪費乘客時間及飛機燃油,並會令擠塞倒流,令機場升降也受影響。中國民航總局最近同意放寬航空管制,把其中一個雙向的交接點,改為兩個單向的交接點,一個往北方向進入內地空域,另一個南下方向進入本港空域,因而增加航機通過的容量,從而紓緩空域擠塞問題。
增加飛行層助航機省油
消息又說,國際民航組織基於航空科技進步,已增加2.9萬呎至4.3萬呎高空飛行的飛行層。以往是2.9萬呎以上,每隔2,000呎高度稱為一個飛行層,即是兩架航機上下高度要相差2,000呎,以保障飛行安全,因此當航機遇到湍流時可調整飛行高度有限。但放寬至與其他航機只需相距1,000呎後,航機可調整的飛行高度彈性較大,遇上湍流也可以飛高或飛低一些,以避開湍流。
增加飛行層之後也能改善航道容量,亦都有助空域減少擠塞,直接幫助航機節省燃油。中國民航總局已同意跟隨國際民航組織的新措施,把2.9萬呎以上航機上下飛行距離減至1千呎,日後乘客更隨時可目視機外其他航機的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