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買中資股 五千月供基金 5年變75萬

十萬買中資股 五千月供基金 5年變75萬

現年30歲的讀者陳小姐,只懂將錢存在銀行收息,及購買人壽儲蓄保險,她說:「當儲錢兼買多個保障」。隨着美國開始減息,香港銀行利息只會越來越少,加上通脹及港元跟隨美元下跌等因素,現有資產只會不斷貶值,所以改變過去保守投資態度,願意投資股票及基金,面對較高風險,爭取更高回報。

個案:陳小姐
年齡:30歲
婚姻狀況:未婚
職業:文職
每月收入:1.4萬元
每月支出:9000元
現有資產:現金約20萬元,其中10萬元為定期存款;持有富達亞太房地產基金價值約8000元。
症狀:缺乏投資策略,資產回報低
目標:願意承擔高風險,換取高回報,使已有資產增值至100萬元。計劃將10萬元定存及每月5000元,投資股票及基金。

過去多年,陳小姐從未接觸過股票,亦未有投資過基金。今年8月,首次作「零的突破」,在銀行職員介紹下,買入富達亞太房地產基金,但買了不到幾日,即遇股市大跌,拖累基金價格下挫。雖然投資金額只是1000美元,但首次買基金即遇跌市,難免影響信心。
此外,8月中,陳小姐看見滙豐推出3個月高息定期存款,息率達4.15厘,較活期存款高逾1厘,便將10萬元轉作3個月定存,但不到數天,銀行竟推出新的定存優惠,一個月定期息率達4.2厘,「買基金買唔啱時間唔在講,連做定存都係咁,好似俾人呃咗咁,自己嘅投資理財方法實在太蠢!」

建議:爭取年回報20%

陳小姐爭取5年後能有100萬元資產,需要作較高風險投資,但美國經濟不穩,令環球市況變得不明朗,現階段追求高回報較難。建議將10萬元定存轉投股票,另外再月供基金,分散風險。以每年15%回報率計算,5年後資產可升至65萬元,若年回報率有20%,資產更可達75萬元。

評語:中資龍頭股可吼

亨達研究部董事黃敏碩表示,初接觸股票人士,宜投資一些有行業代表性的龍頭股,及每年有穩定盈利增長的上市公司,減低投資風險。
他們應避免選擇異常波動的三、四線股,因為投資者未必能夠掌握最新市況,及早作出正確投資決定。
現時恒指能屢創新高,主要由國企及紅籌股帶動,投資者選擇股票時,可吼有中資背景的上市公司,受惠於內地經濟高速增長,無論公司發展空間及股價的上升潛力,都較其他股票高,能為投資者帶來較大回報。
另外,選擇強積金組合時,應趁後生、能承擔較高風險時,集中高增長基金,爭取最大回報,一些保本及保證基金不應在考慮之列。

策略:買中交平保中海
股票選擇(表1)

目標:年回報15至30%
3隻建議的股票都是國企紅籌,可分階段待調整時入市。中交建(1800)為內地龍頭基建股,港口建設市場佔有率高達九成。平安保險(2318)受惠於投資收入及股票價值上升,加上內地壽險市場滲透率不足5%,公司發展空間龐大。中國海外(688)在內地及港澳擁有大量土地儲備,能支持未來4至5年發展。

策略:供JF東協基金
月供基金(表2)

目標:年回報8至25%
透過月供基金投資全球各地市場,分散風險,但亦包括高增長的中國市場。現時資金流入亞洲市場,可選擇主要投資銀行、地產及資源行業的JF東協基金。商品市場亦被看好,寶源商品基金的投資組合勝在多元化,除了能源及金屬商品,亦有農產品。富達新興市場基金則投資增長潛力高的南韓、巴西及俄羅斯市場。

策略:增長平衡七三分
強積金組合(表3)

現有渣打強積金組合過於分散,增長基金佔六成,其餘平衡、保本、穩定及平均回報保證4隻基金各佔一成,拖累回報。7年以來,基金組合只有13萬元,年回報僅4至5%。建議將每月供款,分70及30%投資增長及平衡基金,已有的組合,亦應逐步朝此方向調整。

策略:供股票揀中電信
附加選擇 月供股票

若對投資股票有很大興趣,可選擇月供股票。各銀行提供的月供股票各有不同,但每隻股票每月最低供款為1000元。建議可月供中國電信(728)及中交建,前者計劃發展流動電話業務,後者則為大陸基建龍頭股,發展前景較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