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誠的官腔 - 林夕

坦誠的官腔 - 林夕

非常言道:真理越辯越昏
陳太與勞醫生那場帶有辯論意味的答問大會,就是一個例子。
發問員之一馬嶽教授認為勞醫生表現比較好。是的,勞的表演真的做到聲情並茂,而陳太則在語言上繼續見步行步。是的,勞不忘諷刺陳太以為自己還是在扮演政務司司長,對一些問題用了官腔慣用的檢討、共識等字眼。
但,因為陳太表現得坦誠,我更相信她過去所說的,不昧着良心說話和做事,我們可以不同意她基於自己良心的判斷,卻該佩服她對自己想法的坦白,例如,關於2012可以有妥協空間,明言與建制協商不讓進程曝光反而對大局有利的立場。誰會在民粹當道下,敢對最低工資立法不搶閘支持,誰會在爭取大多數人支持的場合坦承對草根了解不足,誰敢在民主陣營中對平反六四不直接支持,你可以說她是怕說出來更與中央溝通無望,但她有膽說出會給人喝倒采的取態,並沒有對把支持最低工資寫進黨綱的公民黨買賬,也沒有怕年年要平反的民主黨因而對她的助選放軟手腳。
至於所謂官腔,即不着立場,事事都先檢討,我反而覺得這是長年真正做過大事的人應有之責,很多政策不先平心靜氣中立地檢討研究,毫無商議餘地即推出台或大喊口號該怎樣怎樣,未有足夠討論空間便形成傳媒或公眾判案,作為小市民的我反而有點害怕,也為社會處於這種氛圍而憂心。
傻的其實不是勞醫生,是四萬,在這些要玩激的場合還堅持溫和,而真理並沒有在對手的激憤中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