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terfromBurma:無法吃完的叉燒飯

LetterfromBurma:無法吃完的叉燒飯

我今天在路上遇到周伯伯,他是緬甸華人,兩位妹妹都嫁到香港,知道我來自這個城巿,表現得特別親切,跟我聊天時,提到妹妹這幾天來電問候,兄妹談到這一場流血運動,幾乎都哭了起來,這邊的局勢令妹妹憂心忡忡,無奈哥哥此刻不能拋下家人,獨自到香港避難。
周伯伯原籍番禺,會說廣東話,只是有點生硬。他的爸爸是香港人,早年行船認識他媽媽,媽媽是緬甸華僑,二人婚後在緬甸定居。周伯伯跟弟弟繼承了爸爸的加工食品小生意,60年代生意還不錯,近年通脹嚴重,生意變得越來越難做。
五年前,妹妹請伯伯來香港,兄妹幾人一起回番禺探親,他說家鄉近年也發展得很好,真羨慕妹妹可以生活在安定的地方。
後來,我又遇上了劉大哥,劉大哥60多年前由泰緬邊境遷居緬甸。他讓我看20多年前緬甸政府的一元舊鈔。他說從前一元可以吃一頓飯,餘錢還可以用來看場電影,現在即使在家吃飯,每人每餐都要600多緬甸元,外出吃飯更要1,500緬甸元,大約相等於一元美金。

擔心示威後排華

最近汽油加價,每公升由原來1,500緬甸元加一倍,要3,000緬甸元,汽車銷量大跌,他說原來一般打工仔月入只有20,000至30,000緬甸元,養家生活真的不容易,一般年輕人要找工作也很困難,更不要說老人家了。
劉大哥很擔心,說1988年那次民主大遊行後,當地人排華,華人的店舖被搶掠破壞,雖然今次示威者矛頭不是指向華人,但世事難料,他們惟有自求多福。
大哥向我極力推介唐人街某家店的掛爐鴨,我依指示走去,那些路殘舊失修,比香港舊區的路還要爛。小店陳設亦簡陋,掛爐鴨、燒肉及叉燒就吊在鈎上,肉色暗啞,跟香港色澤鮮艷的燒味比較,黯淡無光引不起食慾,但既然是劉大哥推介,我也點了一客叉燒飯來試試,叉燒上黏着一層厚厚的醬油,說是醬油,其實更像糖開的水,連對飲食向來無甚要求的我,也無法把飯吃完。這卻是當地人的美食。
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