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 癡 - 陶傑

玉 癡 - 陶傑

銀幕上的多情男主角,在上海的印度珠寶店為情婦訂了一隻粉紅鑽戒。座上的觀眾,看見鑽戒,興奮地低叫一聲:嘩!
其實,有什麼好「嘩」的。不是戲中的鑽戒是真是假,而是鑽戒這種飾物,從瑪麗安東妮王后到瑪麗蓮夢露,完全是西洋婦女的恩物。
中國女人佩戴鑽石,皮膚的色澤和肌理,也就是所謂Texture,都跟銀晶晶的鑽石不配。中國女人的飾物,傳統是珠和玉,尤其是翡翠玉石。
中國女人佩玉,意境都在詩句裏:「香霧雲鬢濕,清輝玉臂寒」,什麼叫做「玉臂」呢?就是少女的臂膀,白裏透紅,佩戴翠玉,視覺的聯想最豐富。
翠玉不止是中國女人的飾物,戴上了兩千年翠玉的寒碧之氣,滲入了肌膚,在血液裏生輝,戴成一種中國女人特有的質感和風格:「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珠有淚、玉生煙,都是女人悲愁的表情和意態。珍珠和翠玉,嵌進了千百年來中國婦女的宿命之中,美人如玉劍如虹,融情合意,滙氣通靈,玉與女人,連成了一體,成就兩千年耀眼生煙哭泣不完的一卷悲劇。
所以玉戴在手腕上,時日越久,色澤越為通透,是物理的現象吧,還是神話?中國的玉是神話的一面圖騰,紅樓夢就是這個意思,豈止是如珍如寶的值錢家當,是一滴凝固的傳奇,一閃夢幻的相思。
這就叫做境界,是西洋鑽石沒有的。洋女人戴鑽石、純粹是一層物質的膚淺,鑽石的光輝裏沒那麼多內涵和學問,到了中藝國貨公司,拿起一隻玉墜子再端詳也參悟不出什麼玄機。藍眼珠子,綠色的玉鐲,也嫌撞色太過了。為什麼學着洋女人那樣追逐鑽石?讓張愛玲去癡迷好了,中國文化的淪亡,就在這等不為人注目的細節裏,滄海月明,藍田玉暖,情天契闊,真的,一切都消逝了,只餘一縷依依的青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