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蕩蕩的來,轟轟烈烈的去,緬甸僧侶發起的「袈裟革命」,燃起國內外民眾對緬甸自由民主的希望,軍政府卻再一次無情鎮壓。緬甸一位39歲民運老將,向英國《衞報》訴說這一周參加仰光示威的心路歷程,從希望到失望,從鬥志高昂到信心盡失。
「我是怕,但又有誰不怕?」
「今日(上周五)是我首次獨自一人去示威,捱了數天的催淚氣和軍警開槍,所有朋友都不敢再上街了。我起床時比過去一周都抑鬱,少了樂觀,但繼續示威是我的責任。我是怕,但又有誰不怕?如果所有人都躲起來,甚麼都不會變,國家絕望的境況也不會受人注意,我要站起來有些作為。」
「去到市中心時,街上約有2萬人聚集,比起最初10萬人少得多了。群眾都是普通人,平均年齡在25歲左右,也有一些較年長的人,僧侶則只見5、6個。軍方周三晚圍捕僧侶後,仍拘押他們在秘密地點。」他說差不多所有緬甸人都是佛教徒,不明白為何軍警竟敢對僧侶不敬,殺害僧人更加難以想像。
「往日我們都浩浩蕩蕩在市內遊行,今日我們只和平地、靜默地站在一起,連鼓掌和喊口號都沒有,也不像前幾日那樣,沒有人拿着反對黨全國民主聯盟的旗,佛教的旗也沒有,最重要就是站出來。」
「到了下午1時,軍隊開到街尾想驅散群眾,不久另一架軍車在街頭出現,又有三、四架押滿示威者的軍車經過。群眾這時開始憤怒,大罵士兵『混賬』、『他媽的去死吧』。士兵那時就開火,不是射催淚彈,而是射子彈……我出盡力跑離現場,不敢轉身看。」
「我1988年參加過示威,那時才19歲。這個星期勾起了所有回憶。那時目睹示威學生被殺,燃起我的政治意識和革命精神。」僧侶發起示威時,他正在仰光外工作,收到朋友短訊通知,知道這次是僧侶帶頭示威,「僧侶不容易涉入政治,所以我知道這次非同小可。」他回仰光就跟朋友商量可以做甚麼,決定為僧侶送水。
「是為下一代民主而受苦」
上周初他和朋友到瑞達剛大金塔(ShwedagonPagoda)跟6萬僧侶遊行,街上不超過五名警察,「第一日我很振奮……回家時情緒高漲,那晚流下喜悅的眼淚。」到上周三軍隊開始鎮壓,「雖然催淚氣令我雙眼刺痛,那時我仍覺得樂觀:我們是為了下一代的民主自由而受苦。」
「但我的樂觀在周四開始減退了,去到大金塔和附近寺院,發現都是空空如也,那時才知道僧侶都被軍方漏夜拉走了。我的希望迅速幻滅,在一個如此歡欣雀躍的開端之後,現在我卻不相信可以改變甚麼。」
英國《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