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勒令名店掛中文招牌<br>若有不從 驅逐出境

上海勒令名店掛中文招牌
若有不從 驅逐出境

入鄉要隨俗?被譽為國際大都會的上海市,竟容不下純英文的商舖招牌!那怕你是全球知名品牌,商舖招牌也必須中英兼備。一場「店招文字整頓大風暴」近日席捲當地的商業圈南京路,當局勒令恒隆、中信泰富等大型港資商場內的名店,必須在今年11月底前,附有中文譯名。否則,有關方面會考慮將其「驅逐出境」。

上海市按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一旦發現有名店用純英文或中文繁體字招牌時,就會立即要求商家整改,在當眼處同時掛上一塊中文簡體字招牌。上海《勞動報》稱,去年曾被上海市語委點名批評的恒隆廣場,到今年6月時,仍被發現場內很多名店「依然故我」。上海南京西路一家名店負責人稱,現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了,純用英文店名是與國際接軌,顯示「自己是正宗的國際名牌」,純英文店名是高檔的代名詞,顯示商店的「品味」和「檔次」,有利吸引顧客。

巡查恒隆新世界商場

趁前日中秋佳節,當局對恒隆、中信泰富、新世界、梅龍鎮、久光百貨等大型商場,採取突擊巡查,發現個別名店使用臨時紙牌寫上中文名字,而中文招牌亦沒有擺放在當眼位置,執法人員甚至戲稱,要用放大鏡才找得到。
雖然,店舖招牌不規範問題仍然存在,但至今整個上海市仍沒有一個商家被罰。市語委辦負責人張日培,關心到很多世界品牌至今沒有好聽的中文名字,計劃組織專家免費提供起名活動,給商家選擇。據悉,許多早年進軍中國市場的外國品牌,已有中文譯名,例如LV、Tiffany等,但部份如Fendi、Loewe等,仍沒有中文譯名。

過去兩月65店改招牌

「真是沒事找事做,那些著名品牌,誰不認識?」「一些世界名牌大家都認得,何必一定要有中文店名,不認識的人也不會去買。」有網友批評這次的整頓工作,但也有人大表贊同:「用回簡體字真光榮!」「一定要有中文店名!別忘了你生活在那個國家!」
上海最先在盧灣區的淮海中路及新天地等地試行推出店舖招牌整頓,近月推展至南京西路商業街,過去兩個月已有65家商店作出修改,有的重新設計一個中英文對照的招牌,有些則在原有招牌上添加中文譯名,也有商店選擇增設了一個中文譯名的小招牌。
本報記者

外國名牌中文譯名

外國名牌:Prada
中文譯名:普拉達

外國名牌:SalvatoreFerragamo
中文譯名:菲拉格慕

外國名牌:Versace
中文譯名:範思哲

外國名牌:Burberry
中文譯名:巴寶莉

外國名牌:Tiffany
中文譯名:蒂芙尼

外國名牌:CalvinKlein
中文譯名:卡爾文.克萊恩

外國名牌:Lancome
中文譯名:蘭蔻

外國名牌:YvesSaintLaurent
中文譯名:伊夫.聖洛朗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外國名牌在上海》

《外國名牌在上海》

《外國名牌在上海》

《外國名牌在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