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前駐日大使王毅近日以外交部黨委書記、副外長的身份公開亮相,令外界對其仕途看好。國務院五個部委早前委任新的黨組書記時,均是作為明年接任部長的安排。但是,王毅出任新職並不等於他明年要出任外長,只是隱含的多重政治意義,仍值得探究。
這其中,有黨委、黨組的分別,也有外交部、科技部等執行黨政分離的因素,也牽涉到外交部黨委書記的權責問題。也難怪,連一些一向以報道中國新聞見長的媒體,也搞錯了王毅的頭銜,稱他為「黨組書記」。
在國務院28個組成部委中,只有外交部、公安部、國家安全部、人民銀行設黨委,其他部委均設黨組。同樣設黨委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資委),是國務院直屬特設機構,但常被誤當國務院組成部委。共產黨的黨委和黨組對所在部委的工作,有事實上的決定權,但主要分別其一在於產生方式,黨委由黨員選舉產生,黨組由上級任命;其二,黨委有權吸納新黨員、處分黨員、指揮所在地區或單位的黨組織,黨組沒這類權力。
王毅兼任書記副外長利晉升
外交部原本是唯一實行黨政分離的國務院部委,唐家璇、李肇星、戴秉國都曾以副部長兼任黨委書記,享受正部級待遇,擁有領導各駐外使館黨組織的權力。因此,中國外交系統有三駕馬車之說,即分管外交工作的國務委員、外長、外交部黨委書記。王毅出任書記,有助他日後晉升,而受胡錦濤器重的戴秉國,可能接替退休的唐家璇,擔任國務委員。
除外交部外,目前還有七個部委實行黨政雙首長制,但其中仍有分別。科技部長萬鋼、衞生部長陳竺不是中共黨員,黨組書記分別由副部長李學勇、高強擔任。文化部、建設部、民族委員會、計生委、審計署的部長將屆退休年齡,黨組書記近期分別由于幼軍等出任,他們是內定的閣員,可望在明年3月獲全國人大批准出任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