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人生七十古來稀,很難想像擔任足球評述員近40年,鬚髮已白的何鑑江不但活到老、「講」到老,而且仍火氣十足。年屆古稀的「何老鑑」為何如此好火?只因「我講事實,不怕得罪人。」他更直斥新一代本地評述員太斯文、欠火候。且聽老鑑火燒球壇!
記者:曾雁平
攝影:黃冠華
部份圖片由何鑑江提供
1.講波佬太斯文
我不敢說新一輩的講波佬唔得,始終時代不同;但足球比賽是充滿激情的運動,也是娛樂,講波太斯文是不配合。很多評述員喜歡在比賽中不停講資料,講到要向球迷說:「睇番場波先!」其實球迷睇緊場波,是評述員講咗去第二度。
賽事資料,報紙與上網也有,為甚麼還要聽你講?講波佬要做的是以其知識及經驗講解給球迷知,球賽正在發生甚麼事情,營造氣氛,令球迷投入球賽,連入球也不激動,怎叫球迷看下去?
2.中超新瓶舊酒
中甲「升格」為中超,實際上是換湯不換藥,因仍是同一班高層,架構不變;足球政策還是朝令夕改,跟不上市場需要,無法提升聯賽價值,結果只是浪費有質素球員,令球迷對中國足球與國家隊灰心。
國家隊用國內教練,常受高層左右,在沒有絕對權力下自難突破,且看男子隊再以外國教練執教能否有改善。女足在今屆世盃決賽周在新任教練帶領下演出不俗,如明年北京奧運能在陣上減少不必要失誤,前景會較男子奧運隊好。
3.港足背道而馳
低迷多年的本地足球到上季南華大搞才稍有起色,但新足總主席上任即高調說要派隊參加中超,首先,中超點解要受香港球會玩先?另外,香港球隊如參加中國聯賽,便與一國兩制背道而馳;如搞隊波踢中超,會令外界質疑香港足球的獨立性,繼而可能會被其他國家質疑香港在世界體壇的地位。
足總的工作是推動足球發展,如派隊踢中超(南華足主羅傑承曾多番公開表示希望參加中超),好球員都去踢中超,本地聯賽便沒有價值,沒有好球員的香港足球,只有死路一條!
4.直播多為搵錢
現在足球直播越來越多,比早幾十年的一年一場差好多;現在差不多日日都有,周六、日隨時有十幾場。但現代足球,甚至奧運都是娛樂生意,你看英超,為配合亞洲市場,近年將比賽開賽時間不斷推前,目的是賺取更高的轉播費,增加球會收入,令球隊有錢收購球員,提升賽事吸引力;奧運亦然,中國同香港足球要學的便是這些市場策略。
5.「倉魚」太遲退休
我同「倉魚」(林尚義之花名)同樣跟盧振煊講波,可說是同門師兄弟,但後來為唔同電台講波,評述時針鋒相對,但佢真係掂;始終係球員出身,講波無雜質,所以佢在香港評述界有咁高地位。其實我一早同佢講,叫佢早啲退休,等球迷對佢留個好印象;事實上,佢又唔係等住啲錢開飯,唔明佢點解舊年要做埋德國世界盃至退休。講真佢退休,我大力支持,只是遲了點。
後記:講事實使乜驚
何鑑江早前獲無綫及有線邀請,客串評述本地足總盃決賽及女足世界盃;雖是客串,老鑑還是做足準備。
問他為何如此認真,原來唔想「衰收尾」:「我在講波界幾十年,咁認真都係為了令評述生涯有圓滿結局。我在這圈咁多年都係有話直說,有嗰句講嗰句;可能會得罪某些人,但我講的全是事實,有事實根據便不怕,這點,我一直堅持。」
何鑑江講波大事記
年份︰60代中
事件︰加入港台任記者
年份︰68
事件︰兼任本地足球評述員
年份︰72
事件︰首次直播評述英格蘭足總盃決賽
年份︰74
事件︰首次為無綫直播評述世界盃決賽
年份︰86
事件︰為亞視評述英格蘭足總盃
年份︰93
事件︰離開港台
年份︰94
事件︰為中超聯擔任評述員
年份︰02
事件︰客串主持有線世界盃,評述中國隊賽事
年份︰05
事件︰離開中超回港
年份︰07
事件︰客串評述本地足總盃決賽及女子世界盃中國隊賽事
簡介:何鑑江於60年代中期加入港台先任職新聞記者,68年獲高層賞識,安排隨享負盛名的盧振煊及葉觀楫評述本地足球賽事;受兩位前輩影響,何鑑江講波風格傾向輕鬆,加上「口沒遮攔」,建立個人風格。其弟何靜江其後亦加入港台任評述員,惟並非由何鑑江介紹入行。
93年,何已屆退休之齡,決離開港台,在國內繼續講波生涯;其間他曾到新加坡的ESPN客串,02年在有線擔任世界盃嘉賓評述,05年底掛「咪」回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