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除錢幣,以物易物?時代兜兜轉轉,難道又返回原始時代,千萬家財亦無所用?這對記者身上「以物易物」的原始基因來說,太刺激喇!於是跑去灣仔公園,參加每月一度的「灣仔來墟」,剛參與的是「衣」,因有dresscode,主題講明要「時代曲」,所以行前搜遍衣櫃懷舊衣物,帶去示威,還一身復古打扮「晒命」,因為佢哋話唔帶「實物」冇得玩!
記者:馮敏兒 攝影:陳偉強、馮敏兒
以物易物 賣身日記
「一個唔使用錢、以物易物的市場!」都說是騙人的,邊個話唔使錢,所謂以物易物的「灣仔來墟」市集,雖然有得玩有得食,仲有跳蚤市場feel,但參加者人人手執大叠叫「時分券」或「灣仔來墟券」的大鈔,只不過在場內廢除港幣,就算梁錦松簽名大鈔都唔買帳!好在那只是大會遊戲規則,如果你用$60同會員換張「60時分券」,就大有機會得逞。因為「60時分券」有時真係等同做足1小時工作!原來這裏不但賣物,還包括賣身!
不過「以物易物」倒沒騙人,現場真係有,但就未必有人有興趣同你件九唔搭八的怪雞舊衫換,原來你要先去藍屋旁邊幢「黃屋」地下的「時分天地舖」,以舊物換「時分券」或等值的「灣仔來墟券」。但天無絕人之路,你都可以即場出賣勞力賺取「來墟券」,在場中大飲大食大玩甚至瘋狂掃貨,如剝蓮子、幫人剪頭髮……一切都有代價!
獨立王國一日狂歡
「灣仔來墟」其實是灣仔街坊們自己的獨立「王國」,曾寫過《我不是雙失:一個少女藝術家的私人日記》的少女瑪露廸(Melody),當天負責佈置、搞嘢,以紙皮盒和舊衫、碎彩布做了個裝置作品叫「衣物牆」,佢話係衣服的柏林圍牆,從衣服想到皮膚與環境,人與人的隔閡,本來要砌成長長的圍牆,但落大雨,「大財團」都變了「小社區」,同寄帳篷下。
另外,現場目擊除新舊衣服,還有手作的民間食物、飲品、以物易物攤檔的交換遊戲、小朋友最鍾意的遊藝活動水槍、沙畫等,尤其大量只需5至10時分券,就可換取的新舊玩具,沒有無處不在的推銷活動,個個都盡情投入到這個小社區。
果然執到「補」
近年流行的社區經濟發展計劃,其實是一個國際運動,受到許多非政府組織擁抱,聖雅各福群會搞這壇叫「社區經濟互助計劃」,英文縮寫是COME,也是「來墟」的得名,為了維護低收入階層的經濟和社區關係,所以自己組織起來,通過舊物回收、結合各種服務性行業,由洗地、煲湯、裝修、中西醫、甚至專業的法律服務,以勞動為單位互相交換。Reddy加入「時分天地會」年多,佢話好好玩,現在可以拿多餘的電飯煲、舊物去換時分券,然後用來請補習老師教仔或上興趣班,可以慳足成千蚊,果然執到「補」!
探子回報「墟」實
其實「來墟」不是新鮮事,早在01年底就誕生,但進入灣仔公園搞露天的「灣仔來墟」市集卻是首次。聖雅各福群會的社區經濟項目主管Dora表示,連續3個月的3次「灣仔來墟」是主題先行的市集,本月是「衣」,下次是「食」,到11月的主題則是「行」。
「灣仔來墟」衣食行3部曲
地點:灣仔公園足球場(灣仔交加里)
查詢:28354375
入場券:可到灣仔藍屋旁的黃屋內的「時分天地舖」領取
10月14日(1pm-5pm)
「食」:將舊時灣仔失傳的、秘製的經典民間食物,與「精神食糧」同時登場。吓?原來是書,二手書展是也。
11月25日(1pm-5pm)
「行」:展示各種失傳、尚存傳統行業,如補衫、線面,記者到時可要帶鎚仔、電鋸去現場交換。而「行」同時又是「出嚟行!」的「灣仔文化遊」。
香港3大
另類貨幣發行家
「以物易物」其實是原始市場的象徵,除了灣仔,深水埗、屯門都有社群發行自己的「貨幣」,同樣可買貨、換服務,他們就如另類銀行,可發行自己的貨幣,前者叫「花」,後者叫「屯」,你道三者有何不同呢?
花、屯、時分券千秋
說來有趣,因組織需成本,而福利機構就扮演支持角色,「時分天地」有聖雅各福群會撐,屯門「民間智慧墟」有屯門仁愛堂,深水埗的「社區二手店」則求自足,為維繫二手店生存,回收的舊物基本上捐贈,物件所賣收入只0以「花」幣回饋原物主,藉此養起員工給予工作機會,經濟獨立又維持了超級價廉物美的二手店。
社區貨幣的發行,其實是場熱騰騰世紀爭論和實踐,據說連馬克思唔死,都會為此執筆《資本論》續集,咪玩喇!最緊要平靚正,尋寶遊戲正是兒童遊樂場,不經意間環保了、綠了、富有了,夫復何求?
屯門版「民間智慧墟」
民間智慧墟每季一次,在屯門新墟仁愛廣場舉行。用的是「屯」。值得一提是由民間智慧研發的世上首瓶以煮食萬年油製造的環保肥皂液($10-$30/瓶),「屯屯愛物店」更計劃推自家品牌。
日期:12月15日(約1pm-7pm)
網頁: http://www.tuenmun-net.org
深水埗版「社區二手店」
利用賺取的利潤用來僱用和培訓新移民女工。兩間二手店的地點分別在元州街267號昌發工業大廈1樓,附賣食物的「互市」,另一地舖在深水埗荔枝角道323號。
網頁: http://www.iri.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