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假前港股回吐,一度跌315點,收市僅跌121點,今日期指結算,10月港股是龍是蟲,好快就知。不過,相比起大市方向,近日較多股民談論的,反而是熱門中資股狂炒同時,細價股卻完全屬兩回事,不但完全唔炒,更加係越跌越深,大市創新高同佢哋完全無關。
要解釋以上現象,其實理由十分簡單,現在是炒QDII及港股直通車的資金流入,這些資金如來自散戶,通常只炒有品牌的大股,而基金就更加只炒大唔炒細。第二係流通量問題,大價股流通量既高成交亦足夠,以上周五熱炒的中電信(728)為例,單日成交就已近9億股,涉資45億多元,炒呢類市值夠大嘅股票以量取勝,唔使升好多,都夠利潤有餘(仲未計成交都有34億銀嘅中電信窩輪)。細價股呢?就算炒到市值好高,都未必有呢個流通量,大基金唔易轉身。
量之外,係質。細價股早排備受盈警困擾,一出盈警或盈利大倒退,股價就可以即日勁跌20%,就算表面PE同P/B幾低,股價都可以屢創新低,同呢類股票計估值,完全冇着數。以日前公佈中期業績的銀建(171)為例,PE係得6倍,市值亦較賬面值有折讓,但中期盈利已大幅倒退51%,可見業績風險都係一大考慮因素。
航空收購戰耐人尋味
中國國航(753)本擬聯同國泰航空(293)收購東航(670)事件,發展至今仍有頗多耐人尋味之處,尤其係東航停牌幾個月咁耐,要入股阻撓新航,可以話大把時間,為何要等國資委批完至話加入收購?至於突然又話唔收購,更加令人覺得兒戲。但正是咁多古怪之處,至吸引到炒家低位買返轉頭,幾隻航空股再跌的話,不妨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