嚇人的「合理」最低工資 - 藍天蔚

嚇人的「合理」最低工資 - 藍天蔚

屯門區議會扶貧小組委託嶺南大學調查屯門區市民失業情況,報載結果說該區市民失業主因,是學歷低、欠技術。據報道,嶺南大學何濼生教授建議政府設立最低工資,稱只要最低工資定於「合理水平」,例如「六千元」,「未必影響就業」云云,嚇了筆者一大跳。
不知何教授知否律師會設定的實習生薪酬下限,也不過是六千大元。律師們捍衞公義,認為大學法律系畢業生的薪金,只不過不應少於六千元,為甚麼「學歷低、欠技術」勞工的最低工資設在六千元是合理?

實習律師與清潔同酬?

筆者反對最低工資,便是因為這種反智的邏輯。如果最低工資是體現無技術、無學歷者的尊嚴,便是踐踏有學歷、有技術者的尊嚴。從大西北持單程證到港、言語不通、無學歷和技能的大嬸在香港拿六千元,那麼住公屋那批基層家長,如何鞭策子女好好讀書?子女必會反駁:讀來作啥?讀完法律三、五年,人工不過幾千、一萬元;萬一只有副學士取錄,薪酬七千元,倒欠政府年息八厘的十多萬元貸款要還至天長地久,不如讀完中五做電訊公司推銷員算了!
有了最低工資,這些基層團體也不會滿足,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便搞了個「家庭工資」運動,指合理的工資水平,最少相等於「家庭工資」,即至少足夠維持整個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僱主要因為僱員已婚而多付一倍薪酬!精明的香港人,屆時不再開OT,而會在晚上與配偶努力「工作」,生足八個,一家十口,要求薪酬六萬可以嗎?日前更有一個甚麼「民間爭取最低工資聯盟」,呼籲市民「投訴」時薪低於三十元的工作。筆者自小受「種瓜得瓜」的誨訓,不明白想加人工為甚麼不是靠努力工作而是去投訴!一旦有了最低工資,工人便會只顧上街爭取提高最低工資,而不是努力工作和進修。如果實行劃一最低工資,多找三個張建宗都「做唔掂」。

政府可提供低收入補貼

話說回來,為了「可憐」低學歷、欠技術的失業者而設最低工資,其實最浪費社會資源。八十年代初,很多女孩以車衣為出路,但工廠北移令市場對工人需求逐漸下降,先沒有加班,其後連找工作也有困難,父母和老師認識到工廠是夕陽行業,不建議下一代入行,更發揮「常哦」精神,督促下一代好好讀書。當年這個過程是緩慢的。如果那時候已有最低工資,便會一直吸引新血入工廠──因為薪酬還能餬口。但最低工資推高成本,工廠必定更受不住大陸的平價勞工引誘,更快內遷!結果是有更多工人入錯行而恨錯難返。扎鐵工人遇到的問題便是如此,建屋用預製組件,即使樓市復蘇,需求也不會大增。最低工資能保障他們的工資,但不保證他們有工作!
政府可以提供福利,包括低收入補貼,讓那些沒有技術的工人得以維生。這樣,低技術工人能維生,但也意識到沒學歷不行。最低工資打亂社會分配資源的機制,不能設立。到地獄的道路由善意鋪成,最低工資對基層勞工,是慢性毒藥,不但麻醉他們,也麻醉他們的下一代。
藍天蔚
http://lamtw.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