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北美次級按揭風暴與衍生工具近年不斷發展而且息息相關,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昨在一金融論壇上表示,儘管金融產品日益創新,影響國際市場的穩定性,亦成為引發近年金融危機的原因,但他認為,不應因此窒礙有關產品發展。對冲基金方面,他認為應增加資料披露的透明度。
指央行救市有需要
面對次按問題引發信貸緊縮危機,中央銀行相繼注資,雖然有市場人士對此有異議,惟他表示,央行此舉是可以理解的,因在市場失去信心情況下,央行必須扮演最後借貸人角色,因為沒有央行可以承受貨幣市場信心崩潰引致的後果,同樣央行的減息行為亦屬合理,與長遠對抗通脹的目標並無牴觸。他希望,經過今次事件後,金融機構或一般投資者,可以更小心評估全球貨幣的投資價值及風險。
被問及近期歐元滙價飆升,美元及日圓呈跌,持有大量美元資產的區內央行,是否需重新評估儲備投放?任志剛認為,關鍵是歐元能否真正晉身成為美元以外,另一主要儲備貨幣。他說,目前市場風險上升,央行或會將外滙儲備重新分配,投資策略亦可能改變。
現無改變聯滙理由
另外,金管局前副總裁黎定得表示,本港聯滙制度行之有效,現階段沒有改變聯滙的理由;至於港元與人民幣掛鈎的先決條件,是人民幣可自由兌換,他相信,港元與人民幣掛鈎仍要一段時間,可能是10年或20年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