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導演是一位詩人說故事者,他的作品觸及靈魂深處,人的貪、嗔、癡無種族膚色界限,毋須劃分東方、西方導演在東方、西方世界拍攝東方、西方電影,只用光與影探索捕捉內心深處,娓娓道來關於人性的故事。
有機會跟李安導演見面,問道在《斷背山》的大成功之後,堆在他書桌上的劇本應該比IFC還要高吧?超級大明星們應該每天都有來電勾引吧?為何會選擇在這個時候拍攝《色,戒》?「在近年才看了張愛玲的這部小說,但看後的幾年間,一直被這故事縈繞,感覺到好像張愛玲經常在對自己說話,所以不是我選擇了張愛玲,個人來說,更像是張愛玲選擇了我,所以在宣傳《斷背山》時便已決定了要拍攝《色,戒》,開始着手搞劇本。」李安導演答道,「拍攝期間,仍覺得張愛玲在跟自己溝通,像是張小姐在天上俯視着我們似的。」
《色,戒》改編自張愛玲的短篇小說,只二十來頁,體裁很片段式,很有點電影蒙太奇的感覺,李安導演心思細膩,他看懂了這故事,把張愛玲沒白紙黑字明確寫出來的,也看懂了。《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的作者序中寫到,創作故事及人物的過程,就像是在捕捉一個個活生生的靈魂;在柴門文的《同班同學》中也提及,編寫《同班同學》的過程很奇特,不是她在寫她的同學,是她的同學透過她的筆在寫自己,聽起來有點毛骨悚然,但那是作者的一種境界,一種狀態,不只演員要投入角色,導演更得投入去,如瀑布瀉下來,投進深深一個海,那段時間便活在那個光景,把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想到的,用文字菲林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