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馬田國內循普通話譯法正典「聖馬丁」。
我還是比較習慣叫它聖馬田。
倫敦Trafalger廣場邊上有教堂叫St.MartinsofTheField,其沿襲數百年的聖樂團尤其馳名,是聖誕節聽聖詩的好地方。與它擲石之遙還有倫敦著名藝術學院聖馬丁,因地名而起?未查證。雖然今天納入LondonUniversityofArts,但獨立性及享譽之悠久則傲視無與倫比,就是學術性高一皮的皇家美術學院亦難與比較。
聖馬丁學院最著名學科首推時裝設計,光榮畢業生JohnGalliano,AlexanderMcQueen,StellaMcCartney……等等星光引路,成為世上有數唸時裝的學生急於進入的其中一所名校。
雖然註冊地址為山西太原,《生活潮》雜誌的大本營相信在上海;這是一本在下偶然在杭州心愛的青年旅舍,位於欣賞桂花雨落,杭州一景「滿隴桂雨」滿覺隴路旁的江南驛偶然讀到的優質雜誌。喜歡它,從封面開始,樸實的紙質,無華簡約然而深刻的設計,內容照片與文字同樣可喜,執行主編叫李葉飛,相信是一位很有角度的攝影師與文字人,無論他自己或別個攝影師的照片都以一種離你很近的直視手法處理,簡約而親近。不常買到,偶爾獲得一本,那心情猶似公元2000前後廣州出版的《城市畫報》,(曾經,廣州也嘗前衞過文化過。)在江南驛讀着過期的七月份《生活潮》(下款「新青年製造」。)其中一篇訪問稿的主角叫邱昊,一位近期在內地頗受媒體熱賣的時裝設計師,風格接近比利時及日本的前衞解構味道,是一位很promising的新一代設計師,原籍蘇州以上海為基地。
問題不是《生活潮》也不是邱昊,而是撰文的記者。
她稱聖馬丁學院為「服裝設計殿堂」也不為過,世上欲爭入學的學子數目可以作證。但作為一本跡近反建制的雜誌,溫溫柔柔的文字與影像之間,它敢於指正中國目前官方機構對時尚發展的壟斷;奇怪,它也很庸俗地對名校沒有特別賣點的崇拜,更是一種資料錯誤的盲目,例如寫邱昊曾在聖馬丁修得碩士學位,那很難得,值得讚賞,但捧得過熱失了手;「……目前為止,拿到聖馬丁服裝設計Master的僅有兩個中國人之一,另一個是香港的JosephLee……」那麼理工講師歐偉文,同行劉玉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