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屯門良景邨一名男子昨因為拒絕食藥問題與妻子爭吵,憤而跑上大廈35樓,爬出梯間圍欄危站跳樓自殺,警方及消防員到場勸說,雙方對峙約個半小時後,事主終於躍下跌在地下救生氣墊上。雖然他奇迹不死,但強大衝力將氣墊壓爆,事主重傷送院搶救,目前情況危殆。 記者:陳天華
從35樓跳下不死的男子姓余(31歲),體重逾60公斤,他與姓張(27歲)妻子及兩名年幼兒子,住在良景邨良萃樓一單位。據稱,余患有思覺失調,需定時食藥控制病情。昨下午近2時,事主因為拒絕食藥與妻子發生爭執,余情緒失控大吵大鬧,並且離開家門。
消防縋繩不斷勸說
余沿後樓梯跑上大廈35樓跨過欄河站於石壆邊緣,並致電妻子聲稱跳樓自殺,其妻大驚馬上報警。警方及消防員接報到場,發現余在35樓欄河危險位置,不時單手扶着鐵欄,險象環生。消防員隨即在地下張開救生氣墊,以及在樓上縋繩戒備。
當時下着大雨,事主被淋至渾身濕透,消防員在場勸說,警方亦透過電話勸解,並通知談判專家到場,但余情緒未有平復。雙方對峙至下午3時30分,警員與余通電時,他發怒將手機掟落街,約1分鐘後,余向後一躍在空中連翻數個觔斗,跌正救生氣墊上。
余跌在氣墊上大難不死,他仍然清醒但不停呻吟:「好痛呀,好痛呀」,救護員將他送院急救。據稱,余頭骨沒有爆裂,但雙腳骨折及疑內臟撕裂;同時,墮地時因衝力強大,救生氣墊亦被壓爆,事後余妻帶同兒子往醫院探望。
據消防處網頁,在跳樓現場經常使用的救生氣墊,由堅韌的乙烯基加固塑料纖維製成,結構分為三部份:低壓上層氣墊、緊急後備下層氣墊及兩部獨立風扇,充氣時間約1分鐘,充氣後體積長6米、闊7.25、高2.75米,重170公斤,能夠安全承從10樓墮下人士的衝擊。
墮下時速160公里
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工程師盧覺強稱,35樓約105米高,以一個66公斤(約145磅)的人計算,墮下時速為160公里,4.6秒跌落地面。墮地產生撞擊是9988牛頓力,撞擊時間0.3秒,如果墮在氣墊,產生撞擊是3754牛頓力,撞擊時間0.8秒。他說:「咁高跌落嚟,噚日仲打風,跌中氣墊真係好彩,撞擊力減咗大半,但佢都應該幾傷。」
在01年7月,一名18歲姓盧女會考生,不堪被男友騙財騙色,在馬鞍山恒安邨恒月樓35樓跳樓自殺,亦跌在救生氣墊再反彈地上,她幸運地僅受輕傷。
撞擊氣墊身體必傷
【本報訊】「一個人從35樓咁高跳落來,因為撞擊力問題,就算跌落救生氣墊上,身體都會受到嚴重傷害,救得番都隨時會變成植物人。」屯門醫院急症室醫生馮顯達認為:「若奇迹救番(墮樓者),其心理創傷亦需長時間去醫治。」
心理創傷更難醫
馮顯達指出,人從高空上跳下,通常都是頭部先着地,因此就算有救生氣墊,頭部及頸骨都容易受傷害;若身體其他部位先着地,胸骨、手腳等四肢就會骨折,身體內臟器官亦因劇烈震盪而受到嚴重損傷。
馮顯達強調,高空墮樓而能奇迹生還者,若事件中造成四肢傷殘或腦部損傷,其日後的心理創傷將會比身體所受的傷害更難醫治,家人亦會因此而備受折磨。
對於有說,人在墮樓時會在高空中被嚇死的說法,馮顯達認為35樓並不算太高,墮樓過程只需幾秒鐘,人在這種時間裏的感覺變化還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