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隨筆:每思故友

客座隨筆:每思故友

黃永玉曾寫過一副對子:「久別名山憑夢到;每思故友展書讀」,展書讀,當然,我不時取出老朋友們的書來讀;但更多時,那些人,那些事,年深日久的在記憶中出現,如飲醇酒。
我的年輕歲月、中年、後中年(遲遲不肯踏入老年)時代,因緣際會碰到的人物;有才、有情又有趣的名人,如今一大半都變成古人了,思之悵然,有些或許仍健在,因為種種原因,都不走動來往了。
最近因為讀了些談吃的文章,不由得想起臺靜農教授,他將人生的三大樂事訂為「樂無事、日有喜、宜酒食」,對於酒食,他可不光是說說,學問大矣哉,一回他到樂評人吳心柳家中作客,聽說有一道醬肘子;大樂,且自動請纓。親自示範該如何切割,以免暴殄天物,只見他運刀如運筆、全神貫注的切了出來,比起「割不正」的那口感硬是不一樣,臺老刀章小露,已見真功夫,而捲起袖子進廚房的那一剎,大師如大廚又如頑童,令那一個晚上,也令我生平僅與他兩次同枱吃飯的飯局在記憶中生香、生輝。
城南舊事的林海音,生前是出了名的好客,家中常高朋滿座,我曾是忝為末座的一個,女主人的親切、率真、風趣,刮拉爽脆的京片子與滿桌的家常風味相映有趣,如今這些都成別後思量了。
在台北、香港、洛城,有幸而同枱吃飯的故人如王藍、劉紹唐、黎東方、卜少夫、張佛千、高陽……幾大名嘴都是君子一言,能令滿座生春的人物,同枱吃飯也是一種難得的緣份。有些飯局叫人回味無窮,你可以不記得那個晚上吃過些什麼,卻忘不了那些人物、以及他們才情與智慧的靈光閃現,閒閒的幾句話,才略文章、真性情都顯露了,即使一餐飯也毫不吝嗇的顯露了。果然是,聞名不如見面,見了面豈是等閒。

蔣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