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天前,市區路邊空氣污染指數一度超越警戒線。當空氣中可吸入懸浮粒子濃度在24小時內超過每立方米180微克,就等於污染水平「甚高」,可影響人體健康。但究竟180微克有幾多?空氣質素顧問說,這相當於一公升空氣內含有數十萬粒微塵,每次呼吸都有15萬粒塵進入肺部!
步入秋季,風向由南轉北,又是食塵的季節了。香港的空氣污染物主要是可吸入懸浮粒子,是體形小於十微米的塵粒。這些微粒含有對人有害的化學物質,包括汽車噴出的鉛和碳氫化合物,還有建築地盤排放的矽和鐵等等。
在計算這些污染物的濃度時,環境保護署使用每立方米多少微克為單位,相當抽象。空氣質素顧問黃勁松指出,只要把重量化為實質數量,大家就會明白了。
當每立方米空氣含有超過一百微克可吸入懸浮粒子,相當於每公升空氣含有30萬以上懸浮粒子,可引致呼吸系統敏感、咳嗽及頭痛,哮喘病發風險增加。
沿用20年標準過時
本報於上星期四中午委託空氣質素顧問在銅鑼灣、中環及旺角檢測,錄得的可吸入懸浮粒子濃度,都遠超於每公升30萬粒的警戒線。以普通成人每次呼吸半公升空氣來計算,當途人午飯時間經過鬧市,每分鐘都會吸入數十萬粒微塵。
環保署拒絕評論本報測度結果,只說國際上全部都是以每立方米空氣內有多少微克懸浮粒子作為量度單位。該署現正委託顧問全面檢討本港空氣質素指標,預計兩年後才能完成新的空氣質素指標和長遠的空氣質素策略。
論政團體思匯政策研究所上周發表報告,比較香港與西方先進城市的空氣質素標準,發現香港沿用了20年的標準,遠遠落後於人。在香港,可吸入懸浮粒子濃度超過每立方米55微克,才算得上是「甚高」水平,需要警告公眾;在洛杉磯,超過20微克就需要警告。
記者:蔡元貴
逢周日刊出
上周四路邊空氣測試結果
地點:銅鑼灣怡和街崇光百貨門外
時間:中午12:00
可吸入懸浮粒子數量:每公升47-62萬粒
健康影響:可引致呼吸系統敏感、咳嗽及頭痛,哮喘病發風險增加
建議措施:避免逗留
地點:中環遮打道歷山大廈旁
時間:中午12:30
可吸入懸浮粒子數量:每公升53-59萬粒
健康影響:同上
建議措施:同上
地點:旺角弼街與上海街交界
時間:下午1:00
可吸入懸浮粒子數量:每公升50-70萬粒
健康影響:同上
建議措施:同上
資料來源:本報委託空氣質素顧問公司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