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色,戒》熱潮台灣比香港徹底,張愛玲「專家」有用武之地。台灣紀錄片導演蔡登山多年來追尋張的文學足跡,新作《色戒愛玲》也趕在這時間推出。部份文章在今期《新新聞》刊登,以時間推斷,張的小說原型就是1939年轟動上海的鄭、丁諜殺案的主體,張以純熟的男女情節推移開漾,人物有了另一種風姿感情。不過張一直否認小說有根有據,不甘蹚漢奸渾水,不願提起胡蘭成。不過兩次自辯皆顯得狼狽,口供牽強。蔡文提及張自稱1953年開始構思《色,戒》,可是77年才發表小說,用二十五個寒暑醞釀僅僅萬餘字的短篇,完全違反張當時創作多快好的作風。
《色,戒》不一定要面世,四分一世紀後張仍把它推出台前,肯定有隱衷。胡蘭成曾旅居台、日兩地,七十年代依稀還半活躍於台灣文化小圈子,曾被朱天文姐妹們奉為偶像。張愛玲在這個時候讓《色,戒》破土而出,令人懷疑,有潔癖的張愛玲無忌這樣「敏感」的題材,想必是受了「刺激」,怕胡蘭成先發制人吧。網上另有資料指龍應台曾經替丁默邨平反,指丁後期已是「無間道」,留職汪偽政權只為「反間」。胡蘭成能在台島終老,不曉得是不是這回事。往事並不如酒,沉澱多時的老窖,遭李安卜一聲開瓶抖出來的是是非非這樣多,從斷背到漢奸,李安呀你眾裏尋他,難道沒有一番不可告人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