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心丸 - 邁克

定心丸 - 邁克

做男人的好處,真是三天三夜說不完。就以GQ雜誌的五十型男選舉為例,你可以想像《時式》搞類似的盛事,入圍的如果是一堆雞皮鶴髮的老虔婆,在社會會引起多大的震蕩與不安嗎?「型」這個字,雖然男女老幼無所不包,雌性動物因為有更恭維的「索」和「靚」關照,所以只有手無寸鐵的男性,才把它當作四通八達的護身符,食之縱使無味,棄之絕對可惜,其地位之尷尬,一如女界的「氣質」。
上榜的有相貌抱歉的活地阿倫,沒有迷死人的畢彼特,有足球老將佐治貝斯,沒有體壇明星碧咸,有正牌Alfie米高堅,而無翻拍版的祖狄羅──除了鞏固一種新不如舊的鑒定,毫不留情落當紅炸子雞的面,還間接宣揚「樣靚唔係大晒」的福音,為世上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男人派上定心丸。他們要你相信,抬着一張俊美面孔招搖過市,未必能夠順利萬古流芳,唯獨擁有口講無憑的風度和個性,才能把你燒成火鳳凰。這樣單薄的自圓其說,居然被奉為金科玉律,男人不是擅長講究邏輯和理性的嗎,怎麼忽然信奉感性,死心塌地把看不見的抽象概念,當作衡量吃香程度的指標?唉,葡萄如果不酸,早就釀成有資格去蘇富比競投的醇酒了。
好吧,就算接受了不可言傳的「型」有存在意義,GQ這張名單還是不能令人信服:有Beck沒有Morrissey,有貓王沒有ChetBaker,有杜魯福沒有安東尼奧尼,反映出評審的口味實在有問題,雷達局限在大路。至於榜上完全缺乏黃皮膚,則一點也不奇怪,在大白人眼中,亞洲本來就不生產型男,打秋豐的農民自以為躍上了國際舞台,人家仍然嫌你滿腳牛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