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翻看北京三里屯的資料,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在介紹三里屯一間由外國人開的酒吧「白房子」的文字裏,有這麼一句介紹:「這是第一間有廁所的酒吧。」
這間「白房子」,不是三里屯第一間酒吧,而是第一間「有廁所的酒吧」,那就是說,在這間酒吧之前,三里屯的酒吧都沒有廁所。
「白房子」是一對澳洲夫婦開的,在他們之前開的酒吧,老闆都是中國人。
為什麼中國人開的酒吧,就沒想到安個廁所呢?
你總不能說是因為現實條件不允許,不然澳洲人開的酒吧裏也不會有廁所。
要說,還是那句話,中國人對於「進口」問題,可以極盡心思極盡細緻優雅,令外人極其羨慕。但在「出口」問題上,又粗陋疏忽得叫外人目瞪口呆。
想得到開酒吧,想得到讓人將酒如何從食道裏灌下去,卻想不到讓人在哪裏將酒從尿道裏排出來。是後院,還是正門的牆腳?
據說十幾年前北京蓋了一個「幸福新邨」,起這個名字,是因為新邨的每個住宅單位裏都有屬於自己的廁所。不用去蹲公廁了,人就幸福了。
中國人對於「幸福」的追求,有時真的太卑微。但連這麼卑微的追求,也不能隨便達到,比如,在那間叫「白房子」的小酒吧開張之前,你去三里屯的酒吧消遣,就得不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