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訊四圍炳:互聯網崛起 淹死收費資訊 - 侯聯貴

傳訊四圍炳:互聯網崛起 淹死收費資訊 - 侯聯貴

上周筆者指出,在中環收到免費派發的《英文虎報》,同時拿到免費派發的《亞洲華爾街日報》(原價15元),十分驚訝,本以為免費派發,只該份高檔次財經報章的短期推廣,殊不知上周每天早上,仍然可以繼續在同一地點,拿到免費的AWSJ,結果,每天拿着厚厚的中英文免費報章返回辦公室。

紐約時報 寧吸廣告不收費

看來,這場爭取讀者眼球的遊戲,將會由虛擬的互聯網鬥到實體的報章,而且更會由本地鬥到全世界。美國大報之一《紐約時報》上周宣佈,結束收費服務TimesSelect,轉為將大部份文章免費供讀者瀏覽。紐約時報推出這項TimesSelect服務只有兩年,原意是爭取網上資訊的收益,年費訂為約四百港元,但可能發現付費的收益不及發展廣告的潛力大,所以亁脆改為免費任睇,藉此希望吸引更多讀者,換來更大的廣告收益。收費媒體改為免費已經蔚然成風,甚至有人說這是「收費內容之死」。
走筆至此,消息傳來黃金富先生向小小超提出收購電訊盈科(008)的建議,令筆者想起星光傳呼和星光電訊。香港撥號上網業能夠推廣進入大眾市場,最大功勞不是網上行,也不是Supernet,而應該是黃金富先生的星光電訊,當年星光在撥號上網市場是領導者,及後更以小本經營搞了VOD,力拼網上行,後來才被老電收購(即電盈前身)。星光傳呼曾推出的信用卡保安系統也是創先河,可惜不太普及,後來的網上銀行保安系統也是類似的概念。不過,黃金富先生這次提出的收購建議,不被外界看好,甚至有報章行文用上近乎譏笑的語調。
這與「收費內容之死」有何關係?以收費為營運模式的報章要改為免費,與互聯網業的普及發展有很大關係,互聯網成為一種破壞性的創新,做就了新的規範轉移。關鍵,就需要創新;創新,就必須冒險。星光電訊當年就是夠膽創新,才能在香港電訊史上寫下一頁;今次黃金富先生要「鯨吞」電盈,會用甚麼板斧,筆者拭目以待。
侯聯貴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