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上周在減息消息冲喜下,恒生指數裂口創新高。觀乎近期各類強勢股和大市升勢如虹,股票掛鈎投資(ELI)的投資者對一些高位橫行的強勢股亦較感興趣,當中中交建(1800)、工商銀行(1398)及江西銅業(0358)等中資龍頭股,更有投資者選擇以溢價水平接貨。
大市迭創新高之際,在ELI專業投資者市場卻並未出現轉趨保守的氣氛,就近期所見,反而部份投資者更會採取進取的策略,將參考價調升至溢價水平,換取逾百厘的年息回報。這種以溢價為接貨水平的方式,主要出現在專業投資者市場,因為在高息背後,其接貨風險其實相應提高,並非所有投資者均能承受。
專業投資者無懼溢價接貨
以一隻江銅30天期ELI為例,曾有專業投資者以120%為參考價,換取242.69厘的年息回報。以10萬元投資額計,實際利息為16630元。不過,倘若江銅於到期日的收市價較投資初期收市價之升幅不足20%,投資者已經要接收股票,且有機會出現賬面虧損。
這類選擇以溢價接貨的專業投資者,通常是在早前曾持有股份,並計劃長期持有以等待股份上升。在近期的急升市況中,部份持貨者於高位先行沽出,待股價調整時,再以ELI收集同一股份。由於年息水平偏高,縱使到期時未能接貨,他們仍可收取可觀的利息,故願意進取地以溢價接貨。相反,如到期時能接貨,則可再次持有心水股作長線投資,並同時賺取高息回報。
註:上述ELI數據截至2007年9月20日,以麥格理ELI產品為基準,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麥格理證券(亞洲)有限公司衍生工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