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waysonsunday:從容國團到姚明<br>徐寅生:成就是一代一代人建立起來的 - 冼麗婷

alwaysonsunday:從容國團到姚明
徐寅生:成就是一代一代人建立起來的 - 冼麗婷

中國在半世紀以來建立乒乓球王國地位,由「小球震動地球」至中美乒乓外交,從體育延伸至政治,中國乒乓球一直是世界矚目的體育項目。1959年香港人容國團為中國贏取第一個世界冠軍,在中國貧困年代,乒乓冠軍激起不少中國人的希望。
近五十年後的今天,中國富裕,體育比賽世界金牌多如繁星,體壇巨星名利不缺。明年北京奧運,乒乓球賽仍是中國王牌項目之一。當年與容國團一起奪取團體金牌的「十二大板」徐寅生,是前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已改組為國家體育總局)副主任,他數十年在北京見證中國乒乓從歷史與政治變化中走過來,在當下積極迎戰奧運的時刻,他與先後移居香港及巴西的前國家隊著名乒乓球手郭毅萍及梁麗珍一起接受本報訪問。他們沒有姚明、劉翔及郭晶晶的星味,細數乒乓風流人物,徐寅生對新一代運動員有這樣的期望:「不要只看輸贏,眼光應該看遠一點,要明白,今天的成就,是一代一代人建立起來的。」本報記者:冼麗婷

從銅鑼灣鬧巿酒店到達上環港澳碼頭,穿着啡色條子西裝的徐寅生與太太各自拿着行李,跟隨當年中國乒乓球國家隊老戰友郭毅萍夫婦到珠海短住。乒乓狂熱遠去的年代,沒有太多人知道69歲的徐寅生是誰。出境通道步行至候船室,曾經閃亮於國際體壇的金牌運動員,現在不過是眾多旅客裏面其中一副悠閒臉孔。
…………………………

香港人熟識的劉翔成為世界「欄王」當天,一雙手指向自己像說「冠軍是我。」披國旗得意忘形率性神采,不論他做甚麼,觀眾都接受這個全力以赴的新一代運動員。也是來自上海的乒乓老將徐寅生,對記者不熱情也不冷漠,重提1961年「十二大板」打贏日本球員星野,為中國取得第一個中國團體冠軍,他反應不大,首先開口跟記者閒聊的內容,是乒乓球運動對城巿人的好處:「看着乒乓球的轉動,眼睛、頸椎也會變得靈活,對長期在電腦前工作的人有好處。」名宿也很懂得現代家長心態:「小孩子打乒乓球,既可以強健體魄,也可以串名校。」
乒乓距離拉近了,徐寅生從等候室的排凳起來上船,提着行李慢慢走,在頭等艙個多小時寧靜航程上,乒乓名宿把數十年前的體壇星味化作講故事的能力。
「中國乒乓球與外國交往從五十年代開始時,並沒有帶着特別政治任務。」中國乒乓球從低位起飛,全賴當時眾多乒乓名將努力團結,「你知道香港人容國團嗎?1959年他代表中國隊,第一次贏得了男子單打冠軍,所以,香港人對國家貢獻很大,他是一個榜樣。」
可是,一場文革,容國團、傅其芳及姜永寧三位同樣來自香港的著名乒乓國家隊員,先後自殺死在北京。作為印尼歸國華僑的郭毅萍,在極度失望下於1972年離開中國,逃到香港。容國團死後,當年的「三劍俠」剩下「智多星」徐寅生與「小老虎」莊則棟,在政權傾軋的洪流裏,同門師兄弟一度處於不同勢力範圍。
後來,郭毅萍在香港建立萬達乒乓用品有限公司,以另一種形式繼續乒乓事業,多年來,他保持中立,與各個老隊友包括莊則棟,經常見面。而徐寅生數十年來每次帶隊到國外比賽幾乎都會順道探訪郭毅萍,但歷史恩怨,留下微妙關係,三兄弟同場見面,可能要再等機緣。
明年奧運舉行之時,剛好是容國團逝世40周年。一直留在北京發展、經歷風雨的徐寅生,分析明年北京奧運所面對的困難,令他回想1961年北京舉辦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的處境,「當時很多人都不願意中國舉辦世錦賽。」國際間懷疑中國主辦世界性比賽的能力,乒乓霸主日本隊來中國比賽竟還自備食物,徐寅生說:「他們帶着大米來,怕吃不飽。」
「中國人的鬥志,不怕困難的精神,都體現在體育上。」徐寅生見過中國在最貧窮時候舉辦世界比賽,他相信北京辦奧運硬件不會有問題,「那個年代,跟現時中國國力、經濟、科學發展,根本沒法比較。」但他認為外語、交通及空氣等問題,都有待克服。
…………………………

當過國家體委副部長級官員,徐寅生對乒乓球歷來的政治或非政治角色很了解。他講述扭轉國際局勢的中美乒乓外交故事,從真實經歷說起。1971年在日本名古屋舉行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正當旅遊車要把中國國家隊員送走,美國乒乓球員科恩(GlennCowan)誤上中國隊的車子。當時中美冷戰、沒有邦交,但小老虎莊則棟主動與科恩握手、友善交談,並送他一塊中國織錦留作紀念。當時徐寅生也在車上,他坐在那一排?科恩說了些甚麼?他都忘記了。他只覺得當時當刻的交談是很自然的事:「年輕一代是沒有恩怨的。都不是甚麼了不起的事情,但記者的想法是不一樣的。」兩個球員交談以後,中國外交部及國家體委就是否邀請美國隊到訪中國向毛澤東提交報告,最後獲批,翌年中國隊回訪美國,令事件發展出中美乒乓外交。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遜訪華,正式把中美關係正常化。徐寅生總結:「從政治上來說,這年的世錦賽,乒乓運動發揮了最大的政治作用。」
…………………………

他不評論乒乓球今天的地位,「現在甚麼都可以交往了,做生意、旅遊……,姚明出去以後,引起很多人關心,其後也有很多商業交往。」容國團時代,國家體育仍在起步階段,政治封閉,經濟落後;今天中國國力強大,姚明、劉翔等體育明星,國際矚目。
徐寅生認為美國人對乒乓球有好感是很自然的,1996年的美國亞特蘭大奧運會,乒乓球是首五個最早售畢門票的項目,名人蓋茨(BillGates),黑人籃球明星都特意買票觀看:「人長得高大,笑聲也大,看着小球放得高高,覺得好笑好玩。」
看着乒乓球一代一代發展,老練體育名宿,很能拿握運動與商業的關係,「過去是個人找出路,名是有,利不是太多。」乒乓老將明白世界在進步,現代不少國家級數運動員,有名有利,「有成績,得到一些回報也是應該的,但別忘記很多人幫着他們,包括國家、教練,還有新聞界的宣傳。」
明年北京奧運乒乓球賽的雙打項目改為團體賽,現任中國乒乓球協會主席、曾任數屆中國奧運代表團團長的徐寅生認為,香港隊實力與信心都不錯,與德國、南韓及新加坡實力相若,但要進入決賽,「是有不少困難的。」他個人很希望中國能與香港對打:「那肯定精彩。回歸以後,都是中國人,感覺是不一樣的。」

到了珠海,中國乒乓球國家隊團體冠軍運動員梁麗珍,聞風致電師兄,要來與他們一起相聚。在郭毅萍家裏親切的環境,徐寅生自然起來,俏皮地說起剛剛加入國家隊的可笑往事。包括當年到國外比賽時,他領了國家津貼後,向生活洋氣的歸國華僑郭毅萍請教要買甚麼衣服出外比賽,隊友提醒他要買睡衣,慣了光着身睡覺的徐寅生很奇怪,「怎麼睡覺要穿衣服的?」六十年代年輕運動小將怕自己土氣,外訪失禮,學習服飾禮儀,竟還要由睡房說起;半世紀後新一代運動員,穿衣服的形象都已登上國際級數,姚明與劉翔就分別是著名體育品牌adidas及Nike的代言人。
難得的聚會,最後演變為難得的乒乓局。一張飯枱、三個乒乓老將、半世紀乒乓友情。小時候愛在地上劃線為台,排磚作網,今天在小朋友打乒乓球的格局裏,徐寅生與郭毅萍、梁麗珍竟又再認真地用小盒子在飯枱中間砌成「球網」,輪流對打。徐寅生首先與興致勃勃的梁麗珍交手,兩個都曾是世錦賽男女子團體冠軍人馬。最終,廣東省前體委主任梁麗珍輸給國務院前體委副主任徐寅生,退下當裁判。
徐寅生對郭毅萍這一場,是無票可售的歷史性「對壘」。郭毅萍比徐寅生年輕、但早他兩年加入國家隊,兩個乒乓兄弟1955年第一次在上海比賽對打,想不到乒乓球再次在老手的球板轉動之時,已經是52年後的今天。

1961年,徐寅生以十二大板擊敗日本球員星野,聲名鵲起。互聯網

一張飯枱,三個乒乓老將(左起:郭毅萍、徐寅生、梁麗珍),半世紀乒乓情。黃賢創攝

姚明是閃爍國際體壇的新一代中國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