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面對美國聯儲局展開減息周期,美滙指數跌至15年來最弱,至於貿易加權美元指數更跌至36年來低谷。美元不濟,外資持有美元資產無疑要承受更高的滙率風險,惟美國出口商和跨國企業可得益。過去18年,美滙指數有8年低收,但只有兩年是美股同時失利。
美滙指數上周五曾降至78.40,是1992年9月以來新低;收報78.60,上周累積滑落1.28%,是9個半月來跌勢最急劇的一周。至於聯儲局編制的貿易加權美元指數於上周四報74.78,是1971年有紀錄至今最低。
贏面高達75%
美元一蹶不振,外資投資美股等美元資產的時候,將要承擔較高的滙率風險,理論上會削弱美元資產對外資的吸引力。然而,這並不等同對美股「判處極刑」。
自1990年至2006年期間,美滙指數有8年向下,其中在90年、02年和03年的跌幅均超過一成;不過,道指僅在90年和02年這兩年報跌,其餘六個年頭均報捷,贏面達75%(見表)。今年迄今,美滙指數跌去6.04%,道指卻上漲10.89%,上周五收報13820點,有直撲14021點歷史高峯之勢。
美出口商跨企受惠
基金公司Commonfund經濟師斯特勞斯說,美元下跌,惠及一眾在海外有業務的美國企業,通用汽車、麥當勞及波音等公司都成為贏家,因為他們把海外收益折算為美元時,變相增加利潤。另有分析員說,弱美元會提升美國貨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利好出口商。
美國財長保爾森表示,堅信強美元符合美國利益,滙率應由市場按經濟狀況去決定。《加曼通訊》經濟師加曼認為,聯儲局已「解放」美元,美元兌每歐元在兩月內有下試1.45之虞,即較上周五的1.4091收市新低,再瀉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