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股壇:恒地土儲多資產值高 - 齊明

點股壇:恒地土儲多資產值高 - 齊明

恒基地產(012)是財技專家,雖然一再提出私有化恒基發展(097)失敗,結果亦從恒發手中收購美麗華(071)44.21%及香港小輪(050)31.36%,表面上耗資120億元,但經種種安排,包括事前已作配售以及安排恒發派發特別股息,截至6月底止,淨負債反由上年同期的130.3億元降至87.5億元,淨借貸比率由16.7%降至9.5%。
除財技安排外,發展策略也令財政改善,去年度恒地本港可供發展土儲可建成870萬方呎,較上年度減少29萬方呎,而農地則增180萬方呎至3170萬方呎,仍是本港最多農地的發展商。於內地,大量購入土地,可供建成面積1.01億方呎,仍有相當面積在洽購,其中大部份已協議,預計於今年底內地土儲可達1.5億方呎,在本港地產商中,面積已是數一數二。
今年6月止年度,於扣除投資物業重估盈餘淨額,以及一次性收入後,恒地盈利為49.44億元,增長27.7%,每股盈利2.61元,增長22.5%,已派中期息40仙,將派末期息70仙,全年派息1.10元,只增5%。
恒地發展緩慢,去年度完成銷售物業應佔58萬方呎,但只售10萬方呎左右,主要銷售往年存貨,目前待售存貨達280萬方呎,相信是待善價而沽,本港土地儲備雖不多,但持大量的農地,於更改用途後,未來數年,每年可平均提供土地發展300萬方呎面積,因此,亦不能視作土地儲備少,不過,修改用途補地價,亦接近市價,成本不會太低。

內地土儲成本低

內地的土儲,於05年完成私有化恒基中國後,繼續增購土地,去年所增購的大部份是具規模地盤,但多位於二線城市如西安、重慶、瀋陽、蘇州及長沙等地,其中瀋陽土地可建1550萬方呎,西安土地更可建3300萬方呎,佔50%,去年購入,成本不高,往年的存貨成本更低,資料顯示,10年前於廣州購入一幅土地,代價5億元,因遷拆受阻,但最近估值已近30億元,因此,相信平均成本甚低,如作重估應有相當升值,而土儲的龐大,已成為恒地焦點。
至於本港年來甚少購入土地,土儲也是多年存貨,成本亦低,美中不足的,是農地改用途需補地價,相當於以接近市價買地而已。
恒地現價61.40元,PE23.5倍,息率1.8厘,只是一般水平,但相信資產值較高,估計折讓接近20%,可以看好中長線,至於短線,表現較為飄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