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人望高處
逛書店偶遇一本書叫《退步集》,光看書名就拿進貨籃車中。
原因是坊間太多叫人進步進步進步的書籍,《畢菲特給青年的九個忠告》,《處世大全》,看着就叫人累,連推崇無為清靜的道德經,也在進步為做人必然的主調下弄出《老子謀略學》、《老子處世真經》,老子在天有靈,說不定氣得有為起來為道德經親自註解。
沒錯,從家長到學校到社會,都教我們要向上望,要進步,學這個學那個,終身學習,可是,大部份人都患上這個進步強逼症,忘了順其自然讓目標若有若無,壓力就是這樣改變我們的腦分泌,不焦慮才怪。
有時我們會說,某某的作品退步了,隨即為之慨嘆。對當事人來說,退步又如何,退一步想,沒有了要進步的壓力,說不定就是更進一步的動力。當然這樣的說法依然是從功利的角度出發,我們總忘了有時懶一點更好,蠢一點更快樂,知少一點心境更澄明。
不斷強調要進步才是唯一的做人標準,會讓我們忘記甚麼叫知足,而知所進退把需求降低一些,自然能夠瀟灑些。瀟灑,這兩個字好像只出現在八十年代的歌詞,久違了的一種生活姿態。
其實,一般所謂進步,無非是職位、薪水、手藝,可是你一生路線圖只是進步,心理健康卻暗裏正在退步。人望高處,望已經夠痛苦,到了高處就捨不得不再往高處望,退步,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