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次按風暴引發市場對國際信貸評級機構在反映債務抵押債券(CDO)等投資工具的信貸質素評估上,表現是否專業的討論。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高堅昨在論壇上認為,國際評級機構對資本市場債務的評級,往往建基於一些「過時」及外部的數據。他認為經歷北美次按風波後,評級機構應重新反思,如何為投資者提供即時有效的資訊,國際信貸評級領域,亦應引入更多競爭,以促進專業化發展。
投資者將轉求簡單投資產品
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在同一場合指出,評級機構就信貸風險所作的評估,客觀性甚高,但對市場風險則估量不足,例如次按風波導致債務市場流動信貸突然「抽亁」,對有關市場風險引發的影響,評級機構便缺乏觸覺;有意見指評級機構的評審準則透明度不夠。
次按風波令資產抵押票據(ABCP)及CDO等債務,二手市場價格風聲鶴唳,滙豐亞太行政總裁霍嘉治說,事件令外界對評級機構的角色及受監控情況,作出更深層次的要求,他相信短期內投資者會回歸「簡易」原則,即尋找一些能明白及結構簡單的投資產品。
對於美元走勢,他認為,減息後美元滙價會持續偏軟,持有豐厚外滙儲備的央行,在美元資產以外,將作出更多元化的投資選擇,以確保回報穩健,及將風險分散,因為全球經濟體系,已從一元(美國)為主體,趨向多元模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