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颶風威脅墨西哥灣產油區,原油供應緊張,國際油價再闖高峯,一度逼近84美元。油價持續高企,波斯灣地區的產油國現金氾濫,遂積極吸納海外資產,成為環球併購市場的中流砥柱。
油價直迫84美元
美元下跌刺激商品價格向上,加上原油供應商關閉墨西哥灣逾四分一的原油生產設施,令每日產油量平均減少超過36萬桶,惹市場憂慮原油供應或不足以應付北半球冬季的需求,紐約11月原油期貨前日曾升至每桶83.9美元的歷史高價。
由於有投資者獲利平倉,紐約期油昨一度回2.5%至81.28美元。然而,油價自8月23日以來仍累積漲18%。顧問公司FuelFirst交易部副主管里格比表示,除非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再增產,否則看不到油價大跌迹象。
油價飛漲,產油國靠出口原油便可日賺12億美元(約93.6億港元),油元氾濫,惟有不斷物色海外投資項目,以擴大其在環球市場的影響力。今年迄今,中東公司及基金於併購市場上花費的金額達破紀錄的680億美元(約5304億港元),遠高於去年的308億美元及04年的45億美元(見圖表)。當中,單計美國及英國的投資金額便佔今年總投資額的一半。
在中東產油國中,杜拜及卡塔爾為最矚目的併購投資者,兩國旗下的投資公司四出涉獵新的收購目標。撇除周四杜拜證交所購入倫交所股權,杜拜於過去三年內合共花費超過150億美元於海外併購上,當中包括以68億美元收購英國船務公司鐵行(P&O)。卡塔爾亦不遑多讓,周四先以13.6億美元購入倫交所20%股份,再以4.7億購入北歐證交所OMX約一成股權。卡塔爾旗下投資基金DeltaTwo亦已向英國超級市場J.Sainsbury提出收購(見表)。
擁有全球最大天然氣田的卡塔爾,去年出口原油及天然氣便錄得2.86萬美元的人均收入,而去年杜拜的國民生產總值中,原油出口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