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金融論壇<br>港可藉ETF作AH股套戥機制

亞洲金融論壇
港可藉ETF作AH股套戥機制

【本報訊】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就討論多時的AH股套戥機制提出建議,認為可以透過發行交易所買賣基金(ETF),作為套戥機制,以解決中港兩地上市公司股價差異的問題。

盼放寬QDII股票投資比重

他昨日在亞洲金融論壇上表示,隨着中港兩地聯繫加強,兩地市場的整體規模和深廣度都會增加,這有助提高資金融通效率,減低股價大幅波動;雖然加強兩地金融體系的聯繫,必然會面對一些困難,例如由於兩地交易所運作制度不同,同一家公司分別在中港兩地上市,兩地股價差異會很大,但這些問題應不難克服,港府會繼續與內地有關單位商討各個解決方案。
金管局總裁任志剛表示,若發展交易所買賣債券基金,該局或有角色扮演;但若發展交易所買賣證券基金,則應由市場自行發展,應着重中港兩地資本市場相互拓展,但這需要更多政策性研究投入。他又希望,可以放寬QDII的股票投資比重,以及人民幣每日兌換2萬元的限額,讓更多產品可以推出。
恒指服務公司7月推出AH指數系列,其董事總經理關永盛曾表示,相信有關指數有助未來發展的AH股套戥機制。
市場人士指出,有投資銀行曾經研究發行相關的ETF,但A股涉及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的金額限制,買賣價會跟指數出現折讓或溢價,現時上市的A股ETF,例如A50中國基金(2823),便出現有關情況,因此仍有技術性問題有待解決。
另外,曾俊華稱,中港兩地金融體系需要互助互補互動發展,應增加在內地的香港金融機構數目,這方面可透過CEPA推進;此外需要加強香港在內地資金外流方面所擔當角色,例如QDII政策;而隨着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地位日漸提高,香港必須繼續加強處理人民幣作為交易單位的能力,他指本港擁有多種貨幣即時結算系統,應鼓勵內地銀行多透過本港金融系統,為外滙交易進行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