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散步到九龍城街市。天氣還熱,但在菜市場中看到了柿子,知道秋日已至。有一種小如櫻桃番茄的,棗子般大的水果,「陶記」的太太說:「這就是雞心柿了。」
聽聞已久,今天第一次看到實物,有種興奮,即刻挑一顆放進口,軟綿綿地,全嘴甜汁,好吃到極點。
「從前挺多的,現在只剩下幾株。」陶太歎息。我認為有生之年能嘗到,已是幸運,當今在大陸還已經絕了種呢。
吃柿子,我不愛日本硬崩崩的那種,還是廣東人的所謂腍柿好,甜得要命。有時拿去冰格凍一凍,是天然的雪葩Sorbet。
大陸來的水果,水準參差,但是腍柿絕對不讓人失望,吃腍柿當然愈腍愈好,所以有時買那種一山山賣不出去,大為便宜的就行。
在休息那段日子,我做了不少菜,原則上是天天煲湯,像花生豬尾,是我最愛吃的。先喝一口濃湯,然後撈出豬尾和花生,淋點醬油,吃了肉,吸了骨,最後把那柔軟清甜的花生吃進口,單單是這味餸,已能飽肚。
不過這些湯都太濃,清淡一點,弄個冬瓜煲老菜脯,清甜無比。嫌不夠味想吃肉的話,用燒豬腳好了。到燒臘店去買,很便宜,到家後記得將燒豬腳洗個亁淨才好去煲冬瓜,否則裏面太多鹽,會很鹹的。
今天也要煮清湯,材料從街市二樓的肉檔「權記」購入,買了一塊豬頸肉,再去對面的雜貨檔「李橋記」買一撮粉絲,這家人的粉絲煮久了也不會斷,很有咬勁,香港最好。又到侯王道上的「新三陽」買一塊榨菜,榨菜有四川的和台灣的,後者不太辣也不太鹹,最爽脆。
肉切絲,再浸發一些蝦米滾湯,放榨菜和粉絲下去。煮得不夠火也行,太過火也不要緊,是一道永遠不會失敗的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