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我替電視台主持一個旅遊節目,到了北京,去三里屯拍「北京蘭桂坊」的盛況。
入夜之後,燈火亮起,音樂從每個門面裏傳到街上,街上人潮川流,華洋相雜,好像漫無目的,但又都有目的,一眼看得出哪些是熟客,哪些是遊客,有很Cool的,有很熱情的,有很儍的。
那天晚上,有個酒吧老闆跟我說,這裏生意做不長了,要拆了。
三里屯要拆了,說的是那條酒吧街,但是說了好幾年,都沒有動。前些天去北京,到三里屯一看,終於動了。
酒吧街已經縮短了大半,周圍到處都是建築工地,十來個大型項目在開工,看看招牌,有香港的「太古集團」,有北京的「SOHO中國」,尤其是後者,工程龐大,佔地最多。
那一帶,現在叫「冷三里屯」,在以往的三里屯基礎上,再向外擴展,變成一個廣大的區域。北京朋友跟我說,這是一個繼北京CBD(國際金融中心區)之後,北京另一項城市改革的大工程,要在三里屯原有的國際化基礎上,建一個大規模的商業區,「就像你們的銅鑼灣。」他們說。
北京是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但商業卻不發達,要買點東西,很難找到一個像上海、香港那樣的購物集中地。北京有錢人是全中國最多的,他們什麼都不缺,就是缺一個「銅鑼灣」,一個集中購物娛樂飲食的大型區域。
酒吧街相信依然會留存的,那已是三里屯的文化標誌,所以我跟北京朋友說,明天的三里屯,不單是「銅鑼灣」,也是「蘭桂坊」,是混合體。北京朋友聽了,起初點頭稱是,轉念一想,說,你們香港人就知道自己那一套。我說,這是香港對偉大祖國的貢獻嘛!他便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