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昨公佈昂坪360墮車意外調查報告,揭發吊車系統啓用一年已千瘡百孔,多種零件因本港天氣潮濕及缺乏保養出現銹蝕,纜索耗用超時近一倍。立法會議員質疑政府與地鐵公司購入次貨吊車;政府則搬出海外專家指系統設計符合國際安全。記者:黃偉駿、呂焯均、林社炳
由兩名國際吊車權威Oplatka、Nejez與機電工程署助理署長陳帆組成的專家小組,今年7月30日完成調查報告。由於律政司本周一已發出傳票,政府昨日以事件進入司法程序為由,拒絕公佈6月11日當晚吊車飛墮的事故肇因,但報告仍披露了吊車系統過去一年的種種問題。專家小組指出,吊車系統多種零件包括V形皮帶轆、纜索及車廂等,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銹蝕,對於一套啓用只有一年的系統來說並不尋常。專家稱北大嶼山天氣特別潮濕,維修人員應該為零件進行防銹保護。
沒實施品質管理
專家續指,纜索出現嚴重耗用,纜索原定每月最多運作250小時,但Skyrail每月運作纜索長達420小時,又沒有增加維修保養次數。另外,吊車公司的27人維修隊伍工時過長,他們輪更上班,原定每更上班12小時,卻經常加班,平均每更14小時,嚴重影響保養質素,以今年4月為例,維修隊伍足足超時工作580.5小時。
其中一名專家Nejez認為,吊車系統的維修保養水平應該提升,又暗示Skyrail工作馬虎,例如東涌吊車站及昂坪吊車站的活動平台底部,竟然有大灘積水,但吊車公司視而不見,令活動平台的機件隨時受損。
機電工程署自去年9月18日吊車開幕至今年6月11日停駛期間,短短9個月內例行及突擊巡查多達130次,平均每兩日巡查一次,發現多項問題,包括Skyrail沒有實施品質管理,其餘大部份與操作及維修有關,例如去年10月16日,操作人員沒有報告最後一班吊車仍有旅客乘搭。署方合共提出47項改善。在吊車啓用以來,一共發生21宗停駛事故(不包括墮車意外),當中11宗與人為操作失誤有關,包括工程協調不善,另有3宗因為組件瑕疵所致,其餘7宗與天氣惡劣有關。
影響系統可靠性
地鐵公司主席錢果豐稱,墮車意外的受損組件已全部更換及維修,會待國際專家及機電工程署確認,在不影響司法程序下會盡快重開吊車。他指專家確認吊車設計及規管制度均符合國際標準和守則,今次意外主要涉及運作問題。對於吊車多項零件生銹,機電工程署助理署長陳帆稱,任何金屬物件都會生銹,問題是保養是否足夠,署長何光偉承認,部份零件銹蝕情況比預期快,可能與臨海有關,長久會影響系統的可靠性。
本身是工程師的立法會議員何鍾泰質疑,吊車系統本身運作簡單,今次墮車屬終極意外,又質疑地鐵公司與政府當初是否購入次貨。議員李華明批評,地鐵作為監管者,但過去竟稱滿意Skyrail表現,明顯有失職之處。
Skyrail七宗罪
1〉人為失誤:在21次大型事故中,最少11次與人為操作失誤有關
2〉說明書不足:沒有分發詳盡的說明書與指引予維修員工
3〉監管漏洞:啓用一年沒有實施任何品質管理
4〉無人檢查:纜索、制動器等多種零件生銹,沒有足夠檢查
5〉超時工作:維修員工每人每更工作達14小時
6〉系統耗用:吊車系統每月運作上限250小時,但去年每月運作420小時
7〉不熟系統:疏忽地進行煞車測試導致墮車
資料來源:專家小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