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黃金富的「嶄新」收購模式,兩名投資銀行家均認為並不新穎,條例上雖可行,但一家已上市公司公開招股,其實只類似供股,只是股東放棄優先供股權後,轉由其他願意供股的投資者參與認購,過去亦曾有一家上市公司以公開招股方式集資,然而不但整個過程很長,變數多,彈性低,使用此方法的公司不多。
他們指出,公開招股期間,若有其他財團加入戰團,夾高收購價,則收購以至公開招股便難成功,因若提高收購價,則變相增加該上市公司的負債比率,對股東保障甚低,該公司股東大會也未必批准公開招股。
其中一名投資銀行家更質疑,黃金富其中一名財務顧問麥格理的目的,指可能黃金富只是過渡或影子人物,一旦完成收購,便將電盈資產轉售予麥格理銀行,成功機會更低,因中國政府不會支持電盈資產落入外資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