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伊拉克陷入泥沼進退維谷,但在華府未制訂好完美的「撤出」策略時,由美國扶植出來的伊拉克總理馬利基(Nourial-Maliki)卻掉轉槍頭,下令驅逐美國人──美國國務院承包商黑水(Blackwater)公司的僱傭兵,由美國前軍人組成。馬利基指黑水僱傭兵,在首都巴格達濫殺平民,造成8人死亡,所以宣佈吊銷黑水牌照,要逾1,000名黑水僱傭兵全部撤走,涉濫殺事件的則要留伊候審。
這次令喬治布殊政府萬分尷尬的風波,導火線是周日的槍戰。黑水是美國承包商,由美國國務院聘用,在伊拉克有逾千名僱傭兵,負責保護美國外交高官,包括駐伊大使克羅克,有時還會出動小鳥直升機護送外交人員。周日,黑水的僱傭兵就護送國務院外交人員的車隊,行經巴格達西南部曼蘇爾區時,突然有汽車炸彈爆炸,他們之後就和武裝分子爆發槍戰,駁火造成8成13傷,多數是伊拉克平民。
恍如羅生門,濫殺平民事件,伊拉克和美國各有版本。伊拉克內政部發言人哈拉夫怒氣冲冲說:「僱傭兵向平民胡亂開槍,這是黑水犯下的大錯」在附近站崗的伊拉克士兵侯賽因也說:「黑水保安部隊下車後,不分青紅皂白,見人就射。」
美國國務員發言人麥科馬克則有保留地說:「當時發生過槍戰,一些無辜生命犧牲,沒有人想看見這些場面。」黑水人員則說:「那時猛烈攻擊我們車隊的是武裝分子,不是平民,我們幹我們的工作,還火保護我方的人命。」
遭布殊指摘 馬利基反擊
但馬利基政府隨即下令驅逐黑水人員和僱傭兵,更要涉濫殺事件的僱傭兵留伊候審。美國隨即介入,國務卿賴斯致電馬利基,就事件造成無辜平民死傷致歉,兩人協議會就事件展開「公正和透明的調查」。
驅逐風波導火線是槍戰,但可能存在政治因素。隨着伊拉克亂局不息,美國總統喬治布殊曾公開說對他感到失望,又抨擊他的政府「失敗」。馬利基隨即反擊,指伊拉克還可以找其他朋友,他今次下令驅逐美國僱傭兵也可能是向美方還以顏色的表態,尤其是黑水跟布殊家族關係淵源深厚。
美國沒有說明撤走黑水僱傭兵。黑水牌照不由伊拉克政府發出,卻是美國國務院承包商,2004年由美國領導的伊拉克臨時管理委員會2004年曾簽下行政指令,指所有外判公司保安人員犯事,不屬伊拉克司法管轄範圍,而是歸美國司法處理。
美聯社/路透社/美國《華盛頓郵報》
外國僱傭兵在伊拉克犯禁事件
05/2005:受僱於ZapataEngineering公司的16名保安,在費盧杰向美軍和伊拉克平民開火而被拘禁3天
12/2005:英國一家公司將旗下保安員在車上向伊拉克平民開火的短片放上網
2005-06:CusterBattles前僱傭兵指摘同袍,在塞車時向民眾開火和駕車撞毀伊拉克人的車輛,目的是要對方讓路
2006-07:TripleCanopy兩名員工指摘上司向伊平民開火自娛,公司事後將3人炒魷
12/2006:Blackwater一名醉酒僱傭兵槍殺伊拉克副總統的保鑣,事後躲進美國大使館,獲安排安全離開伊拉克
05/2007:Blackwater僱傭兵開火射殺一名伊拉克平民,只因對方駕車太接近Blackwater的辦公室
09/2007:Blackwater僱傭兵在保護美國外交官車隊時遇襲,開火殺死8名平民,伊拉克政府吊銷Blackwater的營業牌照
美聯社
黑水原則:先開槍再說
總部設在北卡羅來納州的黑水(Blackwater)保安公司,由前美國海軍海豹特種部隊普林斯(ErikPrince)於1997年成立。黑水以高達月薪2萬美元(15.6萬港元)利誘前軍人加盟,負責戰爭區內文職人員的保護工作,目前在全球九個國家駐有2,300名僱傭兵,並擁有20架飛機。
911之後,美國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為黑水帶來巨大商機,目前跟國務院的承包合約總值8億美元(62.4億港元)。黑水奉行「先開槍再說」原則,因為他們不需接受伊拉克法律規管。黑水和其他公司的僱傭兵有牌殺人,部份更視伊拉克平民生命如草芥。
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