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以至環球經濟正受兩大問題困擾──其一是信貸危機何時過去;二是美樓價是否如格老預言般還會「插水」。
其實兩者息息相關,因為樓價下跌,衍生次按信貸泡沫爆破,對冲基金以至部份「息」魔損手,從而導致信貸市場收縮的惡性循環──樓價再滑落、信貸更趨審慎、借不到錢的企業,甚至票據贖回後無法續期的金融機構(如NorthernRock),都有機會出事。一旦出現骨牌效應,後果不堪設想,因此全球主要央行紛紛注資銀行系統兼開埋貼現窗,以確保運作正常。
然則,這樣做真可令信心回復嗎?當一切如常,又何懼之有?問題是需要時間而已。因此筆者一直堅持聯儲局未必需要減息,直至前周五,美國彈出個奇劣的8月份非農業新增職位(預期增加11萬個,結果減少4000個),才令筆者轉軚,因為若以此數字來衡量,情況似乎已燒至經濟其他層面。
昨日截稿時,聯儲局諸公還在議息,結果要到香港時間凌晨2時15分後才公佈,但市場憧憬減半厘的買少見少,根據《彭博》訪問的134個分析員中,估減半厘的僅20名,是否意識到危機只限於金融市場部份環節,而非整體經濟?抑或信Ben哥會聽格老支笛──減息不可過於進取,以免通脹惡化?如果係咁,減0.25厘作用又有幾大?伯南克是否可以膽粗粗,博一鋪不減?因為減可能會冒上「道德風險」(moralhazard)者。
這個世界,人類是奇怪的動物,為私利可以無所不用其極,言論矛盾更是在所不計。君不見呢頭鬧格老放水太多製造泡沫,嗰頭高喊Ben哥要減息乎?人性,表露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