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領袖近年大力推動改用生物燃料,好像歐盟成員國今年2月協議到了2020年新車必須使用至少10%生物燃料。大勢所趨,不少農夫都改種能夠製造生物燃料的植物,用本來種大豆的農地種粟米,而盛產生物燃料棕櫚油的馬來西亞更恍如變成中東石油國,靠棕櫚油開始富起來。
政府大幅加薪7.5%至42%
大馬和印尼是棕櫚油的盛產地,全球90%棕櫚油都來自兩國,其中大馬更先富起來。庫房飽脹,大馬政府今年7月就大手筆給全國120萬公務員加薪,上至檢察官下至政府部門廚子,工資都增加了7.5%至42%,是15年來頭一遭,花了庫房約170億港元。他們的生活津貼也全部加倍。
大馬公務員佔全國約10%勞動人口,薪金向來屬於過低的一群,但這次加薪令他們的生活頓時出現轉變,以往從未想過的買股票、置業以至買私家車,現在都變成可以實現的事。
生物燃料可致富,也讓向來屬於貧窮一族的農夫享其成,日本九州大學農學部伊東正一教授說:「農作物價格上升,對農民是好消息。一直以來,務農的人多半是最貧困的一群,尤其是在最不發達的國家。」他指出,未來的農業生產力應會有改善,所以「只要決策者作出正確的領導,同時滿足糧食和生物燃料兩方面的需求,是有可能的」。
但若不想人車爭食,也有他法,就是將稻草等非食物的農產品,轉化成生物燃料,日本就正研究是否可回收每年被扔掉的數以百萬計木筷子,將廢筷變成生物燃料。
法新社/英國《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