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頭形大小及臉形長短等特徵因人而異,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透過立體頭形掃描器,成功收集內地六個城市逾2,000個華人頭形及臉形資料,成立一個全球首創的「中國尺碼」網上資料庫。設計學院指資料庫將在現實生活中大放異采,應用在醫療、視光、運動及娛樂等多方面,製造出適合華人尺碼的產品。 記者:蔡建豪
理大設計學院助理教授RogerBall承認,東方及西方人的頭形及臉形存在明顯差異,東方人後枕較扁、臉形較短;西方人則後枕較圓、臉形稍長。但目前市面上大部份消費品,都是根據西方人的頭形及臉形設計,尺碼未盡適合華人使用,「中國尺碼」資料庫正為設計師設立一個提供數據的平台。
收集逾2000人數據
研究人員過去一年多時間,分別走訪廣州、杭州、蘇州、重慶、北京及瀋陽等六個內地城市,在當地大學及企業協助下,以360度環迴式立體掃描器,成功收集逾2,000個華人頭形及臉形的三維數據,研究對象覆蓋18至70歲等不同年齡人士。收集的數據顯示,華人的頭圍介乎530至600毫米,研究人員根據數據製成10個供設計師參考的標準華人頭形尺碼模型。
設計學院的技術主管陳偉賢表示,數據資料庫可應用於設計多種消費品,包括醫護人員保護性器材、眼鏡及太陽鏡等視光學產品、單車頭盔及保護眼罩,以及虛擬現實遊戲機控制器等。他指數據庫現時只初步綜合收集的資料,未按性別及地區等項目分析資料。他承認詳細分析數據,或可解構性別或飲食習慣等因素,是否令不同地區居民的體形及臉形出現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