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年經濟復蘇,但貧窮情況反而惡化,一項研究發現,去年全港有逾133萬名低收入住戶人士,比20年前多逾一倍,佔全港住戶人口逾兩成,即每五個港人就有一人是貧窮人士。有團體指,政府應正視貧窮問題,研究設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並重新成立扶貧委員會解決貧富懸殊問題。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分析政府統計處近日發佈的2006年中期人口調查數據,發現低收入住戶人數逾133.6萬人,較01年的120萬人多10.7%,更是20年前63萬人的一倍多,佔全港住戶人數20.1%,也是20年來首次超越兩成。
45至64歲組別增幅最大
以年齡組別劃分,相比01年的低收入住戶人數,45至64歲的組別增幅最大,由25.3萬升至34萬人,升幅34%。升幅第二高的是15至24歲的組別,由13.7萬人增至17.5萬人,增加27%;65歲以上組別則上升19.5%。
社聯業務總監蔡海偉表示,45至64歲的人士本應正值壯年及事業高峯期,收入應該是人生最高的階段,但貧窮人數升幅卻最大,顯示香港低學歷非技術工人供求失衡,同時反映基層勞工未能受惠於近年經濟復蘇。由於該組別人士多數需要供養子女父母,收入偏低容易引致家庭貧窮,對家庭穩定會有影響。
蔡海偉又指出,全港逾76萬名65歲以上的長者當中,逾40%為貧窮人口,顯示長者貧窮的問題日益嚴重,預計日後當中年組別的貧窮人口老化後會加深問題的嚴重性。
觀塘元朗葵青最多窮人
社聯又發現,全港最多貧窮住戶人口的地區為觀塘,逾14萬人;其次是元朗及葵青,分別有逾13萬及12萬人。不過,低收入住戶人數比率最高的地區為深水埗及元朗,同為25.8%,即當區約每四個人就有一人為生活於貧窮環境中,是本港的「貧民區」。
蔡海偉表示,近年的強積金制度對貧窮人士幫助有限,因為收入不足以儲蓄足夠金錢安享晚年。故他建議政府研究設立全民退休保障計劃,讓市民退休後有全面的生活保障。
蔡海偉又認為政府應該重新設立扶貧委員會,讓公眾及政府有一平台可共同參與推動扶貧及解決貧富懸殊的問題,並提出改善措施收窄各階層的收入差距。
本港20年來低收入戶人數變化
年份:1986
低收入住戶人數:631,158
佔全港住戶人數比率:11.9%
年份:1991
低收入住戶人數:790,106
佔全港住戶人數比率:14.5%
年份:1996
低收入住戶人數:1,073,540
佔全港住戶人數比率:17.5%
年份:2001
低收入住戶人數:1,207,972
佔全港住戶人數比率:18.5%
年份:2006
低收入住戶人數:1,336,873
佔全港住戶人數比率:20.1%
資料來源:香港社會服務聯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