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公需到日本一行,其中一個目的,是希望看看《Eva》的新劇場版,起行前碰巧得知近年十分欣賞的新進動畫導演新海誠,9月20日在香港會上映他的最新作品《秒速5厘米》,於是硬住頭皮在東京期間希望約見做訪問,本來因為離出發還有3天才約見,以日本人的做事手法,時間太倉促不敢抱太大期望,在成行前一晚竟然出現奇迹,收到回覆的電郵,竟在9月10日的下午,能抽半小時跟我見面!令我有幸跟這位「後宮崎駿時代的動畫旗手」接觸。
記者:張一豪
攝影:黃子偉
喜歡日本動畫的人,相信對於新海誠這個名字不會陌生,自他02年公開了個人包辦的25分鐘短篇作《星之聲》後,已受到不少動畫迷的注意,04年再發表《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奠定日本新一代動畫創作人的地位,新作《秒速5厘米》亦大受好評,才34歲,日本國內的評價已被肯定,國外甚至有人評他為「新宮崎駿」。
誠之聲
「拿我跟宮崎駿老師比較,實在太過獎,我遠遠不及他,但可沾他的光,我也是感到開心的。」新海誠謙厚的說。與其稱他做宮崎駿接班人,不如亁脆稱「影像作家」,他比較樂於接受。「96年我畢業後,加入遊戲製作公司NihonFalcom,平凡上班族一做5年,其間學了不少動畫製作技巧,於是97年我嘗試製作黑白短片《遙遠世界》,99年又用公餘時間,運用家中的PowerMac製作了5分鐘的動畫《她與她的貓》,得到許多網友肯定,接着參展又僥倖拿了幾個獎項。於是令我再想想自己將來。」
「我一直有構思《星之聲》,《貓》得獎令Mangazoo(現在改名為ComixWave)接觸我,於是01年夏天我下決心辭工,用『趁電腦運算時睡覺』的方式,不眠不休從劇本、角色、美術、攝影到演出一個人專心製作,約花8個月完成了25分鐘的《星之聲》。過程好辛苦,但又享受。自己的作品排名也排不出先後,但《星》令我真正的出道,故別具意義。」果然,《星》於第一屆新世紀東京國際動畫展21內獲公開募集部門優秀賞,連東京市長石原慎太郎亦曾讚美道:「這個不為人知的才能是因為要傳達給世界而存在的!」令他的名字在動畫界中響起。
“直到中學以前,我還以為世上沒有手提電話電波去不到的地方。”
“經常會預感失去一些東西,有個女孩跟我說。”
創作之彼端工作的地方
《星之聲》,令他一鳴驚人,一個人製作動畫可以到這種完成度,非一般可以做到,不過他並沒有因此而自滿,在一個人創作中,找到個人的不足。「在《星》完成之後,我發覺自己很多弱點,我因為沒有經過正式的作畫訓練,所以作畫方面較弱,但我是讀文學出身的,所以寫劇本較有自信,於是我希望下一部作品,是兩個人以上一起製作,可互相取長補短。
因為《星》的成功,給ComixWave很大信心,令我有更大的資源可以着手開始《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今次由個人製作,變了近20人的團隊,令我發現了另一個很大問題,原來由一個人過渡到集體創作並不容易,要怎樣將大家的長處化為己用,我都花了很多時間和精神去適應。不過經過一年半,《雲》真的令我得到很多的嘗試,雖然從劇本、角色、美術、攝影、音響到剪接等,大都是我一個人做,但作畫監督由田澤潮負責,加上美術有丹治匠幫我,從中學到怎樣與人合作,對之後的《秒速5厘米》很有幫助。」而04年《雲》更擊敗宮崎駿的《哈爾移動城堡》獲得第59屆每日電影競賽動畫電影獎。
直擊Studio
一個人腦兩部電腦
圖左為採訪時的牆角,空空如也。但在《秒》製作期間,多台電腦聯在一起,工作人員有10人。
畫面以幾個Layer去做,再合成一起。圖中是《雲》的其中一幕。
他是愛貓之人,處處貓蹤。還有愛貓「佐由理」的漫畫及照片。佐由理(右)是貓女,是拍《雲》時拾回來,所以以女主角名字命名。
新海誠的分鏡會用木顏色上色,方便做色彩的設定。電腦主要用PowerMacG52.7GHzDual加3TG的硬碟儲存。
秒速5厘米之後
「《雲》的經驗令我學到更多與人合作的方式,拍攝人手由20人減到10人。最初《秒》設定好是10個5分鐘左右的短篇,而且10個故事都沒關聯,每個都用日本人耳熟能詳的歌曲做背景,更希望不同於之前的風格,不用幻想或科幻元素……後來考慮到製作時間及經費等,而決定簡化將3個故事抽出延伸,成現有的3話,而聽到山崎將義的舊歌《Onemoretime,Onemorechance》,覺得歌詞跟內容很配合,於是作為主題曲。」
「我每部動畫都會加入黃昏景色,因為讀書時,黃昏正是放學回家途中,那個時間不屬於學校,亦不屬於家裏,是個很特別的時間,那種夕暮的金黃天色亦很美。至於我的作品很多時主題都是時間與距離的關係,都是寫我內心的一些感覺,至於會不會反映我的愛情觀,我認為我對愛情的感覺不會太激亦不會太保守,很普通跟一般人都一樣吧。」
《秒速》之後,還未着手搞長篇的新作,但下一部的故事希望以海外為舞台,但細節都未想好。「手頭上的工作有一些廣告及遊戲內的動畫製作,而NHK電視台年尾將會有一個叫《ANICRE15》的動畫短片節目,邀15位日本動畫家,例如押井守、今敏、河森正治等人做一分鐘的短片播放,我也是其中一位,至於是甚麼內容,暫時無可奉告。」
秒速愛戀
時間是90年代的日本,遠野貴樹與篠原明里是同班好友,自從小學畢業後,兩人因搬家都沒再見一次面。他們分隔兩地,靠着書信往來保持聯絡,直到貴樹知道即將跟家人搬到鹿兒島,距離明里更遠的地方,於是兩人約定了再見面的時間。貴樹計劃好行程,從老遠的東京出發卻遇上了暴風雪。之後大家長大,各有各的生活,但對大家的思念,一直留在心中。
至愛3位作家
宮崎駿
新海誠13歲第一次看《天空之城》,觸發起很多感受,亦是直接影響他愛上動畫的原因。
庵野秀明
《星》與《雲》都是以科幻方式,尤其空間與時間,更加入平衡世界的理論,都受了庵野秀明的《飛越巔峯》和《福音戰士》影響。他看了《福》的最後3集,覺得手法新鮮,「原來動畫可以這樣拍!」
村上春樹
從97年開始製作到99年完成的1分半鐘黑白動畫短片《遙遠世界》及98年用一周的時間製作的30秒全3D短片《包圍的世界》,靈感都是來自村上春樹的《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他寫劇本有些村上風。
Fans有Say
「知日部屋」吳偉明教授
「新海誠係近年日本動畫界最大嘅驚喜,佢嘅心理及文學敍事手法,可以令觀眾投入嗰份思念之情。佢係一顆孤高嘅超新星,憑着努力不懈,同埋過人天份開拓嶄新的動畫風格,無承先,亦難以啓後。」
大Fans麥先生
「我都係mac友,佢當時用一部G4400MHz就一手包辦《星之聲》全套動畫生產,顯示個人力量嘅極限,令人佩服。佢嘅畫背景好靚,畫面仲非常有詩意。」
動漫迷雷先生
「佢嘅敍事手法好有文學味,年紀唔大但創作十分有heart,同𠵱家好多乜嘢萌系好唔同,令人對日本動畫未來有番少少信心,作品好值得一睇再睇,甚至可以買嚟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