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動物防疫監督總所證實,廣州新造鎮思賢村內疑因H5N1禽流感死亡的鴨隻,曾接受禽流感疫苗注射,當局相信疫苗源頭應無問題,懷疑疫苗或在運送等原因導致失效。但專家則指,受感染的鴨也曾注射疫苗,顯示病毒強勁,可能已變種,必須嚴加防範。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副總監何栢良表示,這次大量鴨子死亡,病毒的攻擊力肯定較以往強,他又指,病毒或出現變種,才會令疫苗失效。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系主任袁國勇早前表示,由於鴨是禽流感的天然宿主,在其身上發現禽流感病毒的機會較雞隻大。早在97年,香港爆發禽流感時,廣東已發現鴨隻感染大量病毒,但沒有死亡;及至近年,泰國、越南及內地俱發現鴨隻在感染禽流感後死亡,令人擔心病毒毒性或已加劇,一旦病毒傳人更易致命。
廣東省動物防疫監督總所所長余業東表示,鴨子一般需接受兩次疫苗才可完全免疫,該所懷疑死去的鴨隻在接受第二次疫苗前受感染。當局亦會重點追查疫苗是否存在問題。
注射不當可致疫苗失效
余業東稱,鴨產生抗體的能力偏低,接受一次禽流感疫苗注射,免疫率為60%至65%,抗體不合格的鴨會注射第二次。家禽多在出生後10至20天注射疫苗,但肉鴨約在40天大時出欄上市,若注射第二次則臨近出欄。多名專家稱,抗體不合格的家禽出欄30天內不再注射第二次。
「由於疫苗由國家規定的廠家生產,再由獸醫站免費發放,源頭應該沒有問題。」余業東說,但運輸過程中是否因溫度、濕度不當導致疫苗失效;疫苗注射部位不正確等都可令家禽免疫失敗。
距思賢村約一公里的大崗村有數個養鴨戶,其中鄺先生已養鴨10多年,養有一萬多隻鴨。他稱,他和當地鴨農會在新造鎮畜牧獸醫站,購買一種名為哈獸研禽流感疫苗。他說用了該疫苗10多年一直沒問題,未曾聽說有假藥或有鴨隻發病。他表示,將繼續使用該疫苗。
本報記者
番禺禽流感疫情最新情況
1)當局暫不撲殺疫區三公里範圍內的家禽,只作登記備案
2)禁止外人入村,並強制免疫及消毒,但外來人昨仍可自由進出
3)鎮內停賣生鴨,燒鴨生意跌三成,村民多不敢食用
4)疑受感染鴨隻,均曾注射疫苗,估計病毒或變種
5)死鴨被指多是「肉鴨」,而非「蛋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