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九農家樂 - 陶傑

西九農家樂 - 陶傑

西九龍的空地,該用多少建樓房,用多少搞「文娛」,引入了一批「文化界份子」,地產商買通幾個,「文化團體」塞進幾位,吵吵鬧鬧,這個喊要錢,那個也要資助,煩也煩死了。
耳根清靜,不要再吵了,亁脆把什麼西九,「開發」成一片農地菜田。
為什麼不可以?以農立國,中國文化,經錢穆、熊十力、唐君毅老師等指出,是古老的農業文化。由詩經到陶淵明的田園詩,由客家的採茶山歌,到香港民間的一首歌頌耕田種菜的詩歌,都體現了農業文化的東方靈魂:「冚家剷地齊種樹,鄰家池塘多鮫魚,家姐切菜嫲撚飯,招你老母來進餐。」
這不是文化娛樂嗎?當然是。一個珠江三角洲,都已經變成這個樓盤、那個項目的工業石屎森林,反而西九闢成一片耕地菜田,綠油油的更顯稀罕珍貴,外國遊客來中國,看就看這些:像吉慶圍的村婦,穿簑戴笠,拿着鋤頭,一臉健康的笑容,鬼婆們就會大叫神奇,輪着走過去一起照相。
香港的中小學生嬌生慣養,一個個都是「脂優兒童」:脂肪太多,癡肥魯鈍,沉迷日本漫畫、電腦遊戲,父母少買兩個玩具變形金剛,立時在地上滾爬大哭,在商場裏,玩具反斗城外,時時都看見師奶暴喝怒罵,偶爾打兩記耳光,對衣食太過豐足的肥胖仔女,施行喧譁式家教。
西九有了一幅農地,就不怕了。從湖南貴州,引進幾百位農民大叔來當老師,先教大家分辨五穀,全港中小學,每星期定下農耕時間,中小學生到西九龍來,播種插秧,餵豬耕田,學習中國三千年農業文明的「國民教育」,就像毛澤東說的:知識青年,要到農村去接受鍛煉。
毛主席的照片,還掛在天安門,不久之前,韓國一家商店開玩笑,把那幅毛像換成了一個狗頭,把中國人民氣得哇哇大叫的是不是?這就證明,毛主席的思想是很光輝的,不要鄙視農村,不要看不起農民,農民不種米,連曾蔭權爵士也沒有飯吃,耕田榮耀,勞動光榮。
建什麼歌劇院、音樂廳,學着洋人一樣,穿禮服、打煲呔坐定,翻閱場刊,台上試音,台下低聲緊張地咳嗽,大氣也不敢透,這種鬼扮嘢的事,只會培養出一伙親英的高等華人,不符合中國國情的。
不必跟在洋人屁股後,在西九的音樂廳裏聽華格納,老是擔心音樂中段一停頓,自己鼓錯了掌,這是一種壓力和折磨,別那麼崇洋嘛,什麼西九東九,不如桑麻雞狗,什麼文化娛樂,不如農家樂。有機種菜,綠色養豬,創造出了一種全新國民的全民教育,成功了,全世界就回過頭來學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