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虹堅小說集《我媽的老套愛情》題目別開生面。題目是從集內一個短篇衍生出來的:《我媽的老套愛情冥想》。小說以女兒身份第一人稱敘事。「我媽不慈靄」、「我媽不賢慧」、「而且她連一點讀過書的女人小情趣都沒有」。老媽的家除了鐘點工上門那天稍為整潔一些,「別的時間真叫要多亂有多亂」。
小姨比老媽年輕五歲,在老爸面前聽話、小鳥依人。老爸跟她泡上了,移民到美國。二姨怕姐姐寂寞,好心給她介紹男朋友,卻給罵得「狗血淋頭」。老媽不需要男人,她要的是「能觸摸到的愛情」。
老媽愛坐在沙發上閉目「冥想」,一坐就一兩個鐘頭。一天老媽摔了一跤,送院檢查身體,照出膀胱有問題。女兒去看她時,她眼睛忽然明亮起來,叫女兒別再恨爸爸和小姨了,說:「其實我想了那麼多,盼的就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我和你爸之間沒有。可他一見到你小姨,眼睛就閃出一道亮光,那就注定了那場轟烈會在他和你小姨之間完成。」
女兒給「八卦」周刊寫哄小妹妹看的言情小說。她跟第二個男朋友同居,生活上的開支行AA制。聽了老媽的話後,她決定寫「一個相信愛情的小說」,像老爸和小姨愛得那麼「轟轟烈烈」。黃虹堅告訴了我們什麼?單看小說題目就心中有數。誰是禍首?當然是拋妻棄女的老爸。可是老媽在家,總是「披頭散髮」,卻也是事實。作者說得好,「指點迷津,不是作家的責任,甚至不是小說的責任。」
《我媽的老套愛情》據說是黃虹堅「最新的短篇女性小說」。女性主義解說多多,但萬變不離宗,爭取的是男女平權。女兒當自強。最能代表這精神的是〈句號〉。丈夫每天穿的襯衣一定要仔細熨過,太太呢,早上起來時抓到那件就穿那件。先生後來派到上海工作,泡上了三十歲的寡婦。女人找男人回港面談,說:「我找你回來可不是讓你看我哭哭啼啼,罵罵咧咧的……現在我們談的只是怎樣把這事了結了,明白嗎?是畫個句號!」
女人被男人拋棄了。但從故事發展的紋理來看,女人的「句號」,既解放了男人,也解放了自己。「她成了雲遊大俠,有時到英國小弟那裏住住,有時到處旅行……你絕對想不到的:她會到上海小住一段時間,把老爸和小寡婦約到酒店喝喝咖啡聊聊天。」
把黃虹堅作品定位為「女性小說」其實是一種局限。男女關係複雜得千絲萬縷,不是「主義」一詞可以概括的。在她筆下,情也是「義」。《咖啡不苦》的女子,為了供養弟弟到外國讀書,中學畢業後就「打工」。日後事業稍有成,對身邊的男生都存戒心,認為他們感興趣的實在是自己的銀行戶口。黃虹堅小說如實勾畫癡男怨女的眾生相。把她的作品稱為「女性小說」,難免有此一問:她會不會偶然也寫一兩篇「男性小說」?因為女子也會「拋棄」男人,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