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的天氣翻雲覆雨,乍晴乍雨,變幻莫測。原擬攜帶李銳的《廬山會議實錄》上山,怕惹麻煩而作罷,不料山上到處公開發售盜印版,索價十八元,可惜錯字連篇。連老蔣當年住的「美廬」二樓都有小販推銷此書,漫說李銳寫得好。凡在老毛寫詩、照相的景點前面,都有生意人擺張藤椅,慫恿遊客掏十元速影留念。但他們又促銷影碟,為彭德懷喊寃。買賣那麼自然,完全不覺得這兩件事有矛盾,充分利用毛主席身後的剩餘價值。
廬山會議原址擺的格局不是一九五九年整彭德懷那次,而是一九七零年那次。主席台上康生、毛澤東、林彪和陳伯達挨着坐,這三人後來都成了老虎吞噬的獵物。當年劉少奇和鄧小平已經打落水狗,胡耀邦和趙紫陽沒有資格參加,台下盡是文革老左的風雲兼瘋狂人物。西安遊客指着座位表,罵毛江、林葉、周鄧,一攤攤的夫妻店,講吳儂軟語的婦女連聲附和:「對,現在說說沒關係了。」
廬山是英國傳教士李德立的傳奇故事。他向清廷騙取廬山租約以後,分批賣地蓋歐式別墅,每戶須留三分之二種植花草樹木,滿山遍野,紅頂石牆點綴於青葱蒼翠之間。優雅休閒的度假勝地捲入了中國近代史的暴風圈:蔣介石在此宣佈對日抗戰,接見八上廬山調停國共和談的馬歇爾將軍;毛澤東在此先整肅犯上直諫的彭德懷,再清算親密戰友林彪。歷史人物俱往矣,是非留給後人感嘆,感嘆之餘又能扭轉甚麼?
老蔣六十歲黯然辭別「美廬」,比起丟掉整個大好江山算得了甚麼﹖我們轉身走入一間教堂,老毛曾經在這裏批判陳伯達,還率員盡情跳舞撒野。農民革命領袖不信邪,天地間若連上帝皆無可畏,就只能一切唯我獨尊,眼中但見牛鬼蛇神,人格瀕臨瘋狂邊緣。遙想老毛當年,搬進美廬那一刻,寫下「無限風光在險峰」那一句,他的征服感和滿足感何如在天安門君臨天下?
國民黨軍官訓練團舊址成為賣場,觸目皆是描寫國共領袖的盜版書和錄影帶,兩個影像拼湊起來象徵着什麼?在國民黨將領住處,花五元穿國軍制服與青天白日旗照相,這是消費國民黨,還是調侃共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