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響的文字 - 鍾偉民

交響的文字 - 鍾偉民

雜質少的小說,不一定就是好小說;然而,滿是雜質的小說,卻肯定是壞小說。
馬振方認為:「無論多麼精煉的小說,用詩的標準要求,也是囉嗦不堪的;無論多麼精細的詩,用小說的尺度衡量,也總是顯得太粗略。」我把這句話倒懸,多添一個定義:小說,是囉嗦不堪的詩。
中國小說有種傳統:點評。點評,或者眉批,這些贈品一樣,黏附在作品上的蠅頭小字,頗有導讀和促銷的作用。
我手邊的《聊齋志異》,扉頁「清蒲松齡著」以外,還有「張友鶴輯校」,事實上,隔兩三行「正文」,就嵌着一堆細密的「校註」,靜夜翻書,總覺得冊頁裏藏着一條老墨魚,老墨魚跟彭祖同壽,而且,永遠喋喋不休;除了解說,老墨魚還評論,心情不好,更會直斥宿主荒唐。
讀昆德拉的小說,最能體會這「囉嗦不堪的詩」的真義;昆德拉趕絕了老墨魚,褫奪了他們在小說裏世襲的噴墨權利;他兼任自己小說的眉批者和點評家;而且,從《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開始,就把「喋喋不休」,變成小說藝術的一門特技。
不過,「喋喋不休」可不是任何作者的專利,因應需要,我寫作《花渡》,也保留了一點「囉嗦權」,甚至,埋伏了所謂的「藝術觀」;說到底,高明的文評家,漸漸日暮西山;眼前一丘衰草,貉群裏抬頭的文化小丑,終歸是小丑,未必有讀明白這些「荒唐言」的福氣。
「小說,是文字的交響樂。」這算是我的定義。你可以寫作小曲,寫作奏鳴曲和協奏曲;但最終,膽氣壯了,見識長了,要說的話多了,還是得創作交響樂,讓文字,在繁富的技法之中共鳴。
小說有好多定義,定義的作用,只是幫助你去為自己的小說尋找一個定義。
《「小說」是什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