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與Google合作舉行「月球X大獎」比賽的美國X大獎基金會,在2004年曾舉行「X大獎」比賽,邀請民間研發太空船飛越大氣層,結果由「太空船一號」(SpaceShipOne)奪獎。有科學家指出,參賽成本可能比獎金要高得多,但仍不少人參加,相信動力是來自追求名聲和實現對太空的幻想。
美國X大獎基金會的使命,是推動民間參與開發太空。上次得獎的「太空船一號」,在得到微軟創辦人保羅艾倫(PaulAllen)資助下,成功打破了太空探索一向完全來自政府資金的局面;同時,設計「太空船一號」的工程師魯坦(BurtRutan),後來獲得「維珍銀河」(VirginGalactic)太空旅遊公司的邀請,設計「太空船二號」,作為太空旅遊的交通工具,令更多平民有望上太空。
「不相信他們為了獎金」
這次「月球X大獎」比賽更進一步,參賽者要將無人駕駛的登陸器送上月球,費用極可能遠超過3,000萬美元(2.3億港元)的總獎金,參賽者恐得不償失。喬治華盛頓大學太空政策研究所主任洛格斯登(JohnLogsdon)指出,參賽者的最大目的可能是自我滿足,也可能想建立名聲,又或者早就對太空有無限幻想。他說:「我不相信他們是為了獎金而參賽。」
美國《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