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發表一項有關治療腦腫瘤的研究,指以新的微創血管栓塞術治療腦腫瘤,較傳統開腦手術,病人出現永久傷殘及一年內死亡的機率,減低逾一半,亦不需入住深切治療部,數日內可出院。患有腦動脈瘤的公民黨黨魁余若薇表示,已向世界級專家求診,及聽取過有關微創手術的情況,但其腦科專家丈夫也認為她暫時不需要做手術。 記者:陳沛冰
負責研究的威院放射診斷科顧問醫生余俊豪表示,傳統治療腦動脈瘤是做開腦手術,將頭骨打開,繞過腦組織至出血的血管位置,將一個細小的夾子夾在瘤頸的位置,封閉瘤腔及停止出血。
新的微創手術,是在病人大腿的血管,插入一條幼長的膠料導管,引入腦內的動脈瘤位置,以微細的白金絲圈通過導管,填塞腦腔,阻止血液流入動脈瘤,令瘤不再發大。
急性出血者不宜
余俊豪表示,參與研究的168名病人分兩組,半數進行傳統開腦手術,半數進行微創手術,他們的腦動脈瘤平均有四毫米大,手術後跟進病人一年。研究發現,微創手術一組,只有15%有永久傷殘或於一年內死亡,無人需入住深切治療部,留院數天已可出院;但開腦手術一組,則有34%有永久傷殘或於一年內死亡,並需入住深切治療部兩天,需兩至三周才復原。
余俊豪表示,傳統開腦手術創傷性大,若病人已腦出血,更易引起併發症,但微創手術對腦沒有創傷,現時會首選為腦動脈瘤病人做微創手術。除了部份急性出血的病人外,絕大部份病人適合採用新技術。腦動脈瘤每年有2%機會爆裂,首次爆裂會有兩成機會未入院便死亡,半年內再爆的機會高達四成,屆時死亡率會增至七成。他初步相信余若薇可採用新技術,但仍需由其主診醫生評估情況。
54歲的余若薇早前證實有一個三毫米大的血管瘤。